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head.htm
返回首页

关于革命故事的书籍和作者?

121 2024-12-15 03:32 赋能高科

一、关于革命故事的书籍和作者?

有关革命故事的书籍很多,举不胜举。这里我给大家,特别是中小学生推荐一些:我国的主要有《红岩》、《钢铁战士》、《烈火中永生》、《暴风骤雨》、《新英雄儿女》、《红旗谱》、《走向共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等。

外国的《牛虻》英国、《青年禁卫军》和《铁流》前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母亲》前苏联等

二、萧红的革命故事?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还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在1933年用悄吟作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与萧军合著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这部作品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很大轰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也为萧红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4年10月,萧军和萧红由青岛乘船到上海,给鲁迅写了信,很快就得到了回复。鲁迅在广西路332号溧园豫菜馆设宴招待萧红、萧军,并为他们引见了茅盾、聂绀弩和周颖、叶紫等人。初到上海,两人生活无着落,鲁迅多次借款资助萧红萧军。

1935年12月萧红出版《生死场》震动上海文艺界。这部小说也直接奠定了萧红在文坛的地位。鲁迅亲自作序,胡风作后记。应萧红的请求,鲁迅还手书署名制版印在书上,萧红自己设计书的封面。

1936年,因与萧军在感情上出现裂痕,萧红只身东渡日本。1937年回国到了上海。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在武汉结识了端木蕻良等一批东北青年作家,在此萧红发表了多篇抗日题材作品。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1940年与端木蕻良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萧红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孤独的生活》、《小城三月》,《马伯乐》等多篇知名小说。

去年在哈尔滨专程去了呼兰区萧红的故居。车子在附近停下,我走进了院子里,看到了萧红的雕像,而后迟疑了一下,并没有进入院子里萧红生活过的房间,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进,也许是出于敬重或是怕打扰到这位民国四大才女。

萧红的一生颠破流离,临死前,她写下令人潸然泪下的绝笔: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三、冰心的革命故事?

  冰心的生平事迹

  冰心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写作的,先是作为女学生联合会宣传股之一员,些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这时奔腾澎湃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些时代思潮,把她卷进了狭小的家庭和学校的门槛,使她慢慢地看出了她周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处处都有使人窒息的社会问题.她开始写了一些问题小说,用“冰心”的笔名发表了。后来写得滑了一手,就一直写作下去,理科的功课拉下了很多,她就索性转了系,改了文科。

四、赞扬革命烈士的诗词和故事?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他们以身躯创作一个个战果他们是朴素的是无私的。祖国,沉重的山;烈士,鲜红的血。烈士,给我们留下了高高的丰碑;烈士,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生活;烈士,给自己刻上了无尽的光荣;烈士,给无耻者刻上了抹不去的耻辱。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天我们嘉兴电大的全体同学代表满负全校师生的重托来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站在这里,我们的心情是从未有过的冷静,以往一切的浮华此时早已淡出我们的思绪,留有的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思考。...

五、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哪次科技革命?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出现了与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的发明同等量级的新事物——人工智能,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什么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的深度学习。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为人工智能提供素材,机器基于素材的积累实现深度学习——以人的思维方式思考、解决问题。人工智能出现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与应用,而是作为核心驱动力驱动产业结构、城市形态、生活方式和科技格局的颠覆式变革。

六、延安的革命故事概括?

延安的革命故事有张思德位人民服务的故事。有359旅南泥湾开荒种地,把南泥湾变成陕北的米粮川,陕北的好江南。

有军民大生产运动,纺线比赛,开荒比赛,出现了被称为“气死牛”的郝树才,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劳动英雄。有好多革命旧址,有瓦子街战役,直罗战役,崂山战役等。

七、江西的红色革命故事?

江西有的红色故事有:

1、1927年12月,毛泽东在江西宁冈县总结战斗经验时,为红军规定了 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项任务。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就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向部队宣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2、1928年1月,我军攻占江西遂川县城后,毛泽东认真总结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当工农革命军从茶陵撤到宁冈前,同遂川相邻的赣西南万安县农民武装再次进入县城。

3、毛泽东在遂川时,召开了前委和万安、遂川县委联席会议,总结工农革命军和万安农军的经验,提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当得知赣军一个营进驻宁冈新城后,他在二月四日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从遂川赶回井冈山。

前委经过讨论,乘赣军以为工农革命军主力仍在遂川而疏于戒备的机会,制定利用晨雾发动袭击、团三阙一、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二月十八日,经过数小时激战,攻占宁冈县城,全歼守军一个营和宁冈县靖卫团,俘虏近三百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的第一次"进剿"。

4、1929年一月四日至七日,毛泽东在宁冈县柏路村主持召开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传达和讨论中共六大决议,并着重研究如何粉碎国民党军队这次"会剿"的部署。当时井冈山的经济状况更加困难。

陈毅第二年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在九月至一月,四月中红军经过空前的艰难,在隆冬之际,边界崇山中积雪不消,红军衣履饮食非常困难。又因敌人封锁,红军未能到远地游击,以致经济没有出路。"柏路会议经过讨论,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方针。

由红五军改编的红四军第三十团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统归彭德怀、滕代远指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及军直属队出击赣南,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5、一月十四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三千六百人从井冈山茨坪等处出发,经遂川,向赣南进军。沿途张贴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宣布红军的宗旨是:"民权革命,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统一中华。

宣传党的各项基本政策:"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

布告以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共同署名,"朱毛红军"的名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开。由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就这样踏上新的征途,向着广阔的赣南地区进军了。

八、燕挺的革命故事?

1924年,叶挺前往苏联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叶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后改任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他带领独立团进攸县、打醴陵、克平江、夺汀泗、取咸宁、占贺胜、陷武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铁军”威名由此远播,“北伐名将”享誉中外。

革命危急关头,1927年8月,南昌起义号角吹响,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成为首位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他漂泊海外。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根据党的指示,叶挺亲自组建和领导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再展“铁军”雄风。1940年,叶挺率部取得反扫荡重大胜利,被各界称为“中华民族的干城”。

1941年,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叶挺谈判时被非法扣押,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广西桂林等地。被囚5年多,叶挺不惧国民党威逼利诱,写信表示“个人之操守至死不可变”;并作《囚歌》明志,誓言“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叶挺终于获释。出狱后第二天即致电党中央,希望重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复电,称赞叶挺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叶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因飞机失事,叶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叶挺将军纪念园内,策马奋战、铁骨铮铮的将军雕像静静矗立,守望着祖国大好河山;铿锵有力的入党宣誓、饱含深情的家书朗诵、满腔热血的青春歌咏常常萦回于此。

叶挺纪念馆讲解员陈婷说,他们将探索更多情景教育模式,让观众更好感悟和学习“铁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迸发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

九、古诗关于革命的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十、关于革命故事的词?

关于革命的词,众志成城、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赤胆忠心、共赴国难、前仆后继、开天劈地、艰苦卓绝、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浴血奋战、血战到底、取义成仁、杀身成仁、视死如归、一往无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鞠躬尽瘁、舍身取义、大公无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步调一致;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兵民之本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