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head.htm
返回首页

优质均衡教育评估细则?

148 2024-10-13 21:46 赋能高科

一、优质均衡教育评估细则?

一、督导评估对象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对象是县(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下简称县)。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包括小学(含教学点)、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特殊教育学校。

二、督导评估基本条件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三年以上;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三、督导评估内容与标准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一)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对资源配置评估时,不含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学及不足50人的教学点。

(二)政府保障程度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通过以下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具体包括:

1.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3.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4.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5.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6.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7.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8.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9.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1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11.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1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13.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14.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8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以上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三)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评估通过以下9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具体包括:

1.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2.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3.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4.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5.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6.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7.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8.无过重课业负担;

9.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以上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四)社会认可度调查

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内容包括: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

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县不予认定: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行为。

二、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标准?

第五条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第六条 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第七条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通过以下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具体包括: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二)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三)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四)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五)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六)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八)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九)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十一)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十二)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十三)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十四)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十五)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以上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第八条 教育质量评估通过以下9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具体包括:

  (一)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二)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三)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四)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五)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六)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七)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八)无过重课业负担;

  (九)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以上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第九条 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内容包括: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

  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第十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县不予认定: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行为。

三、云南优质的地貌?

云南地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更是云南的优质地貌。云南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云南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了无数人来游玩观赏。如云南石林,云南西游洞等等。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云南就是中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省份之一。

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规程?

优质均衡发展

第五条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第六条 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第七条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通过以下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具体包括: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二)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三)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四)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五)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六)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八)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九)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十一)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十二)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十三)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十四)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十五)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以上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第八条 教育质量评估通过以下9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具体包括:

  (一)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二)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三)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四)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五)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六)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七)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八)无过重课业负担;

  (九)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以上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第九条 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内容包括: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

  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第十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县不予认定: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行为。

五、怎么评估电脑价格?

一般电脑的价格是和你的配置有直接关系的。其中电脑里面最值钱的两样东西就是CPU和显卡了。如果这个电脑它使用的是I7的处理器和24以上的高端显卡,那么它的价格通常来说都是在五六千左右。

另外鲁大师的跑分也是可以直接间接式的估算出电脑的价格。跑风通常在30万左右的电脑,它的价格在2500左右,超过50万的话,价格都会标到4000左右。

六、租赁价格评估方法?

在融资租赁合同诉讼过程中,承租人违约,出租人主张“解除合同“并“收回租赁物”。但是,收回的租赁物的价值,应当如何计算,以便作为向承租人主张赔偿损失的计算依据。 在实务中,往往因为未对租赁物的价值进行约定,导致”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后,出租人和承租人对租赁物的残值难以达成一致,出租人无法确定承租人的赔偿金额。在法庭诉讼阶段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法官会要求进行评估。评估时,出租人和承租人均不愿交纳价格不低的评估费,也都不愿提出评估申请。法官则强行安排评估,强行责令某一方交纳评估费。评估的时点也是在出租人收回租赁物时,这样,导致评估价格往往过高,给出租人的损失金额计算过低,不利于出租人保护自己的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融资租赁解释中,还是尊重双方对于租赁物残值的约定。 因此,从完善合同约定的角度出发,应当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对租赁物的残值作出明确的约定,以利于在合同解除时,对租赁物的残值有一个计算的依据,并有利地保护出租人的合法权益。

七、怎样评估车辆价格?

1

/4

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一辆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车辆所需的全部成本(即完全重置成本。简称重置全价),减去该被评估车辆的各种陈旧贬值后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车辆现实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

(一)基本计算公式:

(1)被评估车辆的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2)被评估车辆的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2

/4

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是将被评估的车辆在剩余寿命期内预期收益,折现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借此来确定车辆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现值既为车辆的评估值,现值的确定依赖于未来预期收益。

‍‍‍

3

/4

公平价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又称市场法、市场价格比较法,从而确定被评估车辆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现行市价法是最直接、最简单的一种评估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一个或几个与评估车辆相同或类似的车辆作为参照物,分析参照物的构造、功能、性能、新旧程度、地区差别、交易条件及成交价格等,并与评估车辆一一对照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别及差别所反映的在价格上的差额,经过调整,计算出旧机动车辆的价格。

4

/4

以上就是二手车评估价格的最为常见的评估方法。

八、CF账号价格评估?

也就几百块钱,账号也就自己觉得贵重,卖给别人怎么着也觉得贵

九、优质红玉髓的价格?

1000—2000元一克,更好的价更贵。

十、云南优质的生态条件?

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是一种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2010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提出“生态产品”,指出“生态产品是有价值的,提供生态产品的主要区域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云南地跨六大水系、坐拥九大高原湖泊,头顶三大“王国”桂冠,享有“药物宝库”、“天然花园”、“香料之乡”的美誉,有39个县(市、区)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30.96%的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生态资源最富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产品生产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优质而丰富的生态产品,不仅是云南的亮丽名片和宝贵财富,更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云南秉承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产品为要素的生态利用型产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当前我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多年来云南通过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资源产业化经营等多元化途径,有效促进云南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价值,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论的路径选择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就是要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两山论”的指引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9年9月,生态环境部下发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并从2017年起共授牌了四批共87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自2019年4月,自然资源部共推荐了两批共2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因此,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云南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云南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201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4%,全省湿地总面积达到61.4万公顷,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64处,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全省共有陆生国家保护野生动物236种,占全国的55.6%,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6种,占全国的47.2%,优质丰富的生态产品是云南最大的优势。但长期以来,云南的生态优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