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用化学学科举例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遵循化学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化学新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抓住化学学科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契合点,推进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化学问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一)挖掘与化学有关的历史人物事迹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史明理、以史为鉴。”历史永远是最好的课程思政题材。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 2020新版)第一章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时,书上科学·技术·社会部分提供了青蒿素结构的测定素材,但比较简略,趣味性不强,基于此,在备课时,我们以探秘青蒿素为切入点进行了设计,并将青蒿素的发现史进行了丰富,补充了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可治疟疾的史料,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于润物无声中起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理好之后,以“探秘青蒿素”为题目将素材提供给学生。
在课上,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了知识目标,并达成以下共识,
“①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是祖国的骄傲,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②她发现青蒿素不是偶然,这源于她的勤奋和努力,所以我们也要刻苦学习
。③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从“绞取汁”中获得灵感,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问题,选取乙醚作为提取溶剂,体现了她有很强的证据意识和创新思维。
④整个发现过程不是屠呦呦一个人在努力,而是很多团队和机构一起合作,所以一定要有团队意识,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⑤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给屠呦呦的研究以启发
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并把它发扬光大。”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筑牢爱国主义、民族情怀共同基础,帮助学生浇筑起文化自信坚实基座,最终实现课程思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再如,在讲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讲述了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的生平事迹,通过对我国著名化学家闵恩泽先生生平事迹的分析,发现在他身上具有老一辈科学家共有的一些特质:报国热忱,严谨求实,开拓创新。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课程思政可以融入哪些思政内容?
学校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德才兼备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当挖掘更多的思政内容,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呢。
在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畅游文化海洋,领略文学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带领学生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游行,感受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培养学生鉴定的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哲学的海洋中构筑信仰的灯塔,助力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学生探索中国哲学魅力的兴趣。
在农学类、理学类、工学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可结合环境保护理念,在充满生命绿的农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奋斗发展国家农业的责任感。结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在充满运算与科学的理学中加强科学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训练和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击求真理的使命感,在充满创造和制作的工学中引导学生领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积极投身壮大国家的建设工程。
总而言之,专业课程不能只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应在课程中融入相对应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操守。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先树人,后树才。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崇高精神的传扬者,教师承担着推进课程思政化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
三、专业课程如何自然融入思政元素?
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自然融合需要一些策略:
选材与案例:选取与思政主题相关的案例、材料,将道德、伦理等思政元素自然引入课程。
讨论与辩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伦理、社会责任等话题的讨论与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项目与实践:设计项目、实验或社会实践,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
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创造多学科交叉的教育机会,拓宽学生的思考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融合思政元素不应强迫,而是要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认识到专业与社会、伦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思政融入点和思政元素有哪些?
包括六个:思想关系収动者、思想关系受动者 、収动思想、受动思想、统治思想、思想元。
所谓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是指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思政元素,也不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而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即“育人元素”。
五、怎样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
2. 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 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演讲、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理解思政元素,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4. 培养教师素质: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深入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
5.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总之,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六、如何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的吸收。所以应该要想办法把思政元素自然而然的融入课程之中。
首先应该为你的课程赋予更高层次的意义,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比如艺术类课程可以从中华美育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等方面来挖掘,医学类课程可以从珍爱生命、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等方面来挖掘,理工类课程可以从科学思维、科技报国、工匠精神等方面来挖掘。
找到思政点以后,再通过情景设定、实践体验、热点启发、作业引导等方式来融入课堂。
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
关于课程思政的方法,可以看下聚焦职教网,上面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哦!
七、什么是课程思政元素?
就是深入挖掘并运用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发挥育人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
八、如何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
要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首先要这个教程融入到课件儿当中去。通过课件讲课的时候讲解给同学们。让他们在这里去接受思政教育。
九、课程思政为什么要融入课堂?
融入课堂很重要,理由如下。
第一,年轻这一代,尤其是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管理者要清楚明白为谁管理,治理国家,为谁做贡献。为了人民!而这,恰恰是思政课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从原理上解决了青年的思想,为了谁而学,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把个人的理想提高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第三,让青年一代学习思政课,了解我国的历史,尤其是我党的历史,以及我党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所取得的伟大成绩。紧紧围绕为了人民群众!
第四,要清楚让青年一代知道,思政课是光大青年的指示灯,引领着广大师生向前!
总之,思政课是必须的融入课堂,让同学们知道,今天的努力目的是干什么的!非常有意义,有极大的意义!
十、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
将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思政相关的问题。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思想性和价值观的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通过讲解和分析这些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思政意义和价值观。
另外,还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如孔子列宁等,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思政观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这样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