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head.htm
返回首页

65nm和45nm工艺有什么区别?

186 2025-07-18 05:20 赋能高科

65nm和45nm工艺有什么区别?

就是说制造CPU各个元器件的距离越来越小 使处理器的核心面积越来越小 也可以理解成 相同面积大小的cpu可以容纳更多元件 也可以减少cpu的功耗 减小发热量

简单说一下纳米数越低,CPU制作工艺越精良,同样面积大小的核心上集成的晶体管量越多,功耗越小,性能越强~

大哥 每个制造工艺的CPU还分型号呢 ..你这个没发比

1.相比65nm工艺,新45nm工艺中晶体管密度提升2倍以上,从而使得芯片体积更小,或者说单位面积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

2.相比65nm工艺,新45nm工艺中晶体管切换功率将降低30%以上。

3.相比65nm工艺,新45nm工艺中晶体管切换速度提升20%以上。

4.相比65nm工艺,新45nm工艺中源级-漏级漏电功率降低了5倍以上

5.相比65nm工艺,新45nm工艺中栅极氧化物漏电功率降低10倍以上

详述CPU各参数,及CPU命名规律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解析:

(一)定义:CPU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 unit)的缩写,也被称为微处理器,或直接被称为处理器。CPU是个人计算机的核心,其作用和人类的大脑类似,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同时,与CPU配合的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CPU的种类决定了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其中寄存器组用于在指令执行过后存放操作数和中间数据,由运算器完成指令所规定的运算及操作。

(二)CPU相关参数

1、双核CPU。目前PC市场上流行着许多新名词,如双核、酷睿、Athlon 64 X2等,实际上它们所指的都是新一代的双核CPU。

(1)双核的定义。核心(die)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双核就是指CPU有2个核心。

(2)双核与超线程技术。在双核处理器之前,CPU制造厂商发明了超线程技术,利用它将单核处理器模拟成逻辑上的双核处理器。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 简称HT)是在原有的单核CPU上多集成了一个逻辑处理单元,这个多集成的逻辑处理单元可以使用另外一个逻辑处理单元不使用的资源。这样就将CPU内部的两个逻辑处理单元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由它们同时处理来自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的多任务、多线程。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的CPU的运行效率。

超线程技术是在一颗CPU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共同分享一颗CPU内的资源,理论上要像两颗CPU一样在同一时间执行两个线程,P4处理器需要多加入一个Logical CPU Pointer(逻辑处理单元)。因此新一代的P4 HT的die的面积比以往的P4增大了5%。而其余部分如ALU(整数运算单元)、FPU(浮点运算单元)、L2 Cache(二级缓存)则保持不变,这些部分是被分享的。

虽然采用超线程技术能同时执行两个线程,但它并不象两个真正的CPU那样,每个CPU都具有独立的资源。当两个线程都同时需要某一个资源时,其中一个要暂时停止,并让出资源,直到这些资源闲置后才能继续。因此超线程的性能并不等于两颗CPU的性能。

(3)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度很快。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普通台式机CPU的L2缓存一般为128KB到2MB或者更高,笔记本、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最高可达1MB-3MB。

(三)CPU的命名规律。

    自处理器诞生起,处理器命名编号的变化便贯穿其中。早期处理器的命名方式相当直接、明了,比如P3-933、P4-2.4GHzC,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处理器的规格及功能。不过,从Athlon XP时代开始,AMD开始与大家玩起了数字游戏,一改以频率为处理器命名的方式,引入了新的“数字”命名规范。这项命名方式的改变主要是希望将处理器的重点不再只集中在“频率”,AMD希望藉由新命名方式凸显出每个产品的性能差异。下边我将举一个例子作为参考。

    例如,酷睿(core)是Intel的新一代双核CPU,现在包括双核、四核和八核。酷睿系列CPU采用800mhz-1333mhz的前端总线速率和45/65纳米制程工艺,并通过低功耗高效率设计,目前酷睿二代品牌有core 2 duo 和core 2 quad,其中duo是双核,quad是四核,即将推出八核。酷睿系列的编号方法是:T开头的为笔记本CPU,E、X、Q开头的为台式PC的CPU,其中E开头的是双核,X、Q开头的是四核。

回答完毕。谢谢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