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数据?
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分省份来看,全国有1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500万人,其中有6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更是超过了1000万人。
二、人口老龄化的数据?
35个重点城市老龄化大数据:11城进入深度老龄化,深圳最年轻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口超500万的省会城市以及GDP过万亿的普通地级市、制造业大市东莞在内的35个城市进行了统计梳理,发现35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几个城市和厦门的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其中东莞和深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更是低于4%,深圳也是目前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城市。
南通已经迈入超老龄化
七普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8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3万人,占13.50%。
从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来看,35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超过了18.70%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9个城市这一占比超过了20%,分别是南通、大连、上海、沈阳、哈尔滨、重庆、天津、长春和青岛,主要来自东北、环渤海区域和长三角地区,整体而言,这些城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因此老龄化程度也比较高。
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来看,有13个城市超过了13.5%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11个城市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分别是南通、重庆、大连、上海、沈阳、天津、哈尔滨、无锡、青岛、长春和济南。南通的这一比例已达到22.67%,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也位居第一。
但从南通各区县来看,中心城区和开发区由于吸引了不少劳动力人口流入,因此总体的老龄化程度较低,其中崇川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13.71%,开发区这一比例为10.23%。
除了这两个区,南通其他区县均已超过了14%的深度老龄化标准,下辖的如东县这一比例高达29.98%,60岁及以上占比达到了38.91%,接近四成。根据《江苏省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8年底,南通市百岁老人达到1321人,占全省总数的22%,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南通的老龄化程度高,一方面在于过去当地的计划生育执行较为严格,独生子女占比较高,因此南通的人口出生率比较低,并且这种低出生率惯性一直延续至今。根据2019年南通统计公报,全市人口出生率5.85‰,人口自然增长率-2.75‰。根据七普数据,南通0~14岁人口占比为1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7个百分点。
但根据七普数据,与户籍人口相比,南通市首次实现了常住人口的净流入,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全市新增就业人数自2018年开始,每年增量都在10万人以上;当地5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以及各级各类区中园、园中园各具产业特色,吸引了不少就业人口。
南通之后,重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7.08%,在35个城市中位居第二。重庆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改革开放前,产业工人多,现在退休人员也多。此外,重庆有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下辖区县,尤其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不少年轻劳动力外流到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整体来说老龄化程度也比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口占比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少儿人口占比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大连、沈阳、哈尔滨等重化产业突出的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比较早,多年来出生率都比较低,少儿人口占比低;加上近年来重化产业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新增就业机会有限,这也导致不少年轻人外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也比较低,因此老年人口占比也会显得比较高。
深圳人口结构最年轻
相比之下,35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低于10%,分别为深圳、东莞、厦门、佛山、广州、郑州、泉州、贵阳,除了郑州之外,老龄化程度低的城市都来自长江以南地区。
一方面,这些城市所在的省域人口出生率相对较高,少儿人口占比较高,比如泉州0~14岁少儿人口占比高达20.62%,郑州达到了19.05%。此外,包括珠三角、闽南地区的几个城市,外来人口流入较大,15~59岁的人口占比较高,比如东莞这一占比高达81.41%,深圳也高达79.53%,佛山、广州和厦门也都超过了73%。
其中,一线城市深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3.22%,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5.36%,两个指标都是最低的,深圳也是我国目前人口结构最为年轻的城市。
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分析称,与2010年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5.1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2.3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1.39个百分点,呈“两头增加、中间减少”态势。深圳15~59岁的人口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比全国高16.18个百分点,比广东省高10.73个百分点,表明深圳人口依然“年轻”,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
“世界工厂”东莞也依然十分年轻。根据东莞市统计局的分析,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东莞属于“年轻城市”,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大,经济发展保持活力,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并存。老年人口的规模平稳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对比全国水平相对较轻,将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珠三角几个城市较为年轻的一大原因就是外来人口比重非常高,因为外来务工人员以年轻人为主。
厦门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全国第三低。厦门市统计局的分析指出,目前全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6.8岁,比全省人口平均年龄年轻0.5岁,比全国人口平均年龄年轻2岁,在全省“最年轻”,人口年龄结构更具活力,人力资本更加充裕。厦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9.56%,65岁及以上人口占6.17%,两项指标目前均未达到老龄化社会标准,显示厦门市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三、2021海南老龄化数据?
0-14岁人口为2013725人,占19.97%
15-59岁人口为6590908人,占65.38%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76599人,占14.65%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51500人,占10.43%
人口老龄化进程慢于全国
少儿年龄人口比重提高
四、中国老龄化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都阳日前指出,未来30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可能是最快的,中国最快将在两年后成为中度老龄化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根据先前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6%。
“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13.5%,高于此前的抽查数据,说明我们之前低估了老龄化程度,中度老龄化社会可能这两年就会到来,这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都阳周三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举办的“鸿儒论道”讲坛上说。
国际上一般有这样的认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在20%-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
五、中国老龄化指标?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1、年龄在18~44岁之间是青年人;
2、年龄在45~59岁之间是中年人;
3、年龄在60~74岁之间是老年人;
4、年龄在74~90岁之间属于年长的老年人;
5、年龄超过90岁以上的则为长寿老人!
六、中国老龄化比例?
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将进入中高龄。
无论对于中国经济和楼市来说,这都是一个大麻烦,它意味着“未富先老”和“快速老龄化”正同时降临中国。
关于老龄化,联合国的旧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就认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来标准修订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超过7%,才视作进入老龄化社会。
65岁以上人口占比7%-14%为轻度老龄化,14%-20%为中度老龄化,20%-40%为重度老龄化。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到12.57%,比2000年多出5.57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中国65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超过14%。
事实上,截止2019年的统计显示,山东、四川、上海、江苏、重庆、辽宁和浙江等五省两市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14%。换句话说,这些省市已经率先进入了中度老龄化时代。
由于中国在80年代之后全面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所以我们老龄化社会来得特别快,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七、中国老龄化严重?
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了2.6亿,有说法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重度老龄化社会。在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对此予以否认,他介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超过10%,说明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20%~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超过30%是重度老龄化。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8.7%,说明目前中国仍然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
八、2021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数据?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
在人口年龄构成方面,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
九、中国老龄化和日本老龄化哪个严重?
从现在来说的话是日本老龄化比较严重,他们是三四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而我们是五六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
而且日本的老人寿命真的很长,能活到90多岁呢他们的饮食十分健康清淡而且他们很喜欢运动。从长远的看来我们国家养老却是一件很重的负担。
十、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2019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2019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其老龄化问题在近年来愈发凸显。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加,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1. 中国老龄化的现状
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来自于其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8%。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持续增长。
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以应对老年人口的需求。
其次,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冲击。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此外,老年人的就业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养老工作机会。
2. 中国老龄化的原因
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国的生育政策是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这导致了人口快速衰老,而无法及时补充新生儿人口。
其次,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改善的生活条件延长了人的寿命。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生命的延长成为可能。这也为老龄化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此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老龄化的一个因素。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农村,使得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3. 中国老龄化的趋势
中国老龄化问题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继续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近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
老龄化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首先,社会和经济养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应对老年人口的需求。政府应推行更具可持续性的养老政策,并提供更广泛、更优质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
其次,老龄化也催生了养老产业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庞大的养老市场,养老护理、养老设施和康复服务等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需要得到重视。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力度,推动更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使老年人能够拥有有意义和丰富的晚年生活。
4. 应对中国老龄化的措施
面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首先,加强养老服务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此外,还应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
其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养老金的水平和覆盖范围。此外,还应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覆盖,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障。
另外,加强老年人的教育和培训。老年人不应成为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他们应有机会继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政府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充实自己的机会。
结论
中国的老龄化现状和趋势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应对。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建立更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只有这样,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机遇而不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