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head.htm
返回首页

全球碳中和时间?

234 2025-02-20 18:59 赋能高科

一、全球碳中和时间?

当前,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和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实现了碳达峰,部分发达经济体已经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预计年份,几个主要的经济体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如下:

美国实现碳达峰的时间是2007年,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为2050年,欧盟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为1990年,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为2050年,加拿大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为2007年,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为2050年,韩国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为2013年,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为2050年。

日本、澳大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分别为2013年和2050年、2006年和2040年,此外的南非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是2050年,巴西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为2012年。

除此之外,我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约比欧盟实现碳达峰晚约40年,比美国晚约23年,比日韩晚约17年,之后,我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仅比发达经济体实现碳中和晚约10年。

国际上有关碳排放的重要协议

1、1992.05-1992.0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和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

2、1997.12《京都协议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3、2009.12《哥本哈根协议》《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最终未签署。

4、2015.12《巴黎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当前面我国是世界第一的排放国,很多国家对于我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计划都非常的关注,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将会对我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全球十大碳中和建筑

全球十大碳中和建筑

随着人们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关注不断增加,全球范围内的建筑行业也在积极寻求碳中和的解决方案。碳中和建筑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降低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同时提供了创新的设计和建筑方法。本文将介绍全球十大碳中和建筑,展示它们在可持续建筑领域的领先地位。

1. 布吉镇国家生态岛示范片区

布吉镇国家生态岛示范片区位于中国深圳市,是一个以碳中和为目标的综合性开发项目。该项目采用了多种创新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和利用以及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通过这些措施,布吉镇示范片区成功实现了碳中和,并成为了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典范。

2. 格林兰谷度假村

位于瑞士的格林兰谷度假村是一个独特的碳中和建筑项目。该度假村利用地热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满足了其全部能源需求。此外,该项目还采用了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和材料,确保了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格林兰谷度假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休闲胜地,同时也展示了碳中和建筑的创新潜力。

3. 温哥华大学生态学中心

加拿大温哥华大学的生态学中心是一个以可持续性为导向的教育和研究设施。该中心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地热能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此外,中心还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消耗。温哥华大学生态学中心的建设为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平台,并推动了碳中和建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4. 多伦多市中心大学园区

多伦多市中心大学园区是加拿大一座具有碳中和目标的综合性建筑项目。该园区内的建筑物采用了高效能源系统和绿色建筑材料,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此外,园区还实施了循环经济和废物回收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环境影响。多伦多市中心大学园区为可持续城市发展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为碳中和建筑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模式。

5. 柏林零能耗寓所

柏林零能耗寓所是一个位于德国柏林的碳中和建筑项目。这个寓所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为建筑物供电和供热,并采用了高效隔热材料,确保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寓所还采用了智能控制系统,优化了能源管理和使用效率。柏林零能耗寓所是碳中和建筑在住宅领域的一个创新尝试,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6. 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城市研究所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可持续城市研究所是一个以碳中和为目标的研究和教育机构。该机构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和能源回收等技术,实现了建筑物的碳中和。同时,该机构还通过开展可持续城市规划和教育活动,促进了碳中和建筑的推广和普及。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城市研究所为巴西乃至整个南美洲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7. 墨尔本环保学院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环保学院是一座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教育和研究机构。该学院通过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以及高效节能的设计策略,成功实现了碳中和。此外,学院还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研究和教育活动。墨尔本环保学院的建设为澳大利亚的环境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展示了碳中和建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8. 阿姆斯特丹生态学学院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生态学学院是一个以可持续性为导向的教育和研究机构。该学院采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地热能和生态系统恢复等技术,实现了碳中和。同时,学院还注重推广可持续城市设计和建筑的理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阿姆斯特丹生态学学院为荷兰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并且为全球可持续教育设立了标杆。

9. 京都碳中和办公楼

日本京都的碳中和办公楼运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和策略,实现了建筑物的碳中和。该办公楼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高效能源系统和自然通风等设施,大大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此外,办公楼还采用了绿色建筑材料,确保了建筑物的环境友好性。京都碳中和办公楼的建设为全球办公建筑实现碳中和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10. 洛杉矶可持续房屋计划

美国洛杉矶的可持续房屋计划是一个以碳中和为目标的居住建筑项目。该计划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以及高效节能的设计策略,实现了建筑物的碳中和。同时,该计划还推动了社区参与和教育等活动,提高了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支持度。洛杉矶可持续房屋计划为城市居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以上是全球十大碳中和建筑的介绍。这些项目不仅在碳中和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可持续建筑领域树立了榜样。它们向世界展示了碳中和建筑的创新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在保护地球和创造更美好未来方面的灵感和指导。

三、碳中和新能源哪个好?

新能源更好。

“碳中和”则是达到零排放,具体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相关工作在去年9月之后就已经展开,减少碳排放十分符合我们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方向。要实现降低碳排放,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首先能源结构优化,那就涉及到新能源了。

既然要减少碳排放,那么对新能源来说,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随着碳市场的不断推进,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成交量会不断上升,而能够产生CCER的主要包括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

其次是产业结构升级,这一点还会涉及到一些传统的能源行业。

虽然说减少碳排放整体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是负面的,但实际上主要是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挑战比较大,属于产业供给侧的改革,相关板块的龙头企业在这方面则会更有优势,也就会加速这些传统能源类行业的集中和整合。生态环境部规定的八大重点排放行业主要涉及:电力(火力发电、电力供应等)、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运输。

第三个是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这一块会涉及到新能源车、绿色家电、环保家具、新型建材、可降解塑料等方面,集中在新能源车、低碳环保板块。

四、什么是碳中和?怎么才能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方法论介绍

“方法论”这个词是我冥思苦想,觉得这是最贴切的词,但方法论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而是那种“点透”了你会发现:“原来如此,不难啊”,这种感觉得东西,才是方法论。碳中和的方法论,特别像我们准备高考,想考入名校,我们不是先吭哧吭哧使劲学,而是要先定个目标,我们要考多少分数。碳中和的目标——每年5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510亿,好大的数字啊,这是我们人类经营活动每年产生的温室气体,气体哎,换成吨,就不敢想象了,亿吨,就很厉害,我们一年要排这么多气。碳中和的目标呢,就是我们有一天可以用技术手段把这510亿吨每年的温室气体给从大气中拿走,就实现了碳中和。你以为这样就是中和吗?不,当然不是,因为就类似高考,我们得知道我们的分数从哪里来的,比如我们数学要考145分,语文要考130分这种。510亿吨温室气体的来源都是哪里来的呢?我们要拆解目标,要记住,我们目前有5大温室气体来源:

  • 生产制造-水泥、钢材、塑料:31%
  • 电力生产与储存:27%
  • 种植和养殖-动物、植物:19%
  • 交通运输-飞机、卡车、货船:16%
  • 取暖和制冷-供暖系统、冷却系统、制冷系统:7%

因为这五个来源的碳中和方式不尽相同,所以必须不同方向有各自的碳中和路径才行。

如果你对ESG感兴趣,想更多了解ESG相关的内容,我推荐你来听一下这节课。课程会详细讲解“ESG是什么?为什么要学ESG?ESG投资机会以及ESG在金融的应用“等等内容,覆盖面很广,可以快速入门ESG。

碳中和方法:老路新走研究发现,发电产生的温室气体达到27%,加之,其他生产过程中也会用到电力,所以电力是个非常重要的碳中和方向。很多人可能会想,那很简单,咱们少用点电,是不是ok。如果还是沿用原来的发电方式,可能不是一个行得通的道路。因为我们早就习惯一按开关就有电的生活了,没电了就很焦虑。比如手机没电了,怎么受得了,别说手机没电了,手机没wifi都受不了。如果号召人类都少用电,对我们而言仅仅是不太方便,对于贫困地区人口来讲,可能就是不公平。

比如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冰箱里放的不是肉和冷饮,而是疫苗,如果不能有稳定的电力,就不能储存疫苗,就没办法保证接种效果,儿童的死亡率就会很高。所以贫困人口要提高生产效率,会使用更多的电,关于电力,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保持现在的用电规模甚至是增加用电规模的基础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就说明我们得用新的方式去发电。这就是碳中和的方法论,老路新走,同样是发电,我们得用零碳的方式产生等额的电能。

零碳发电是否能落地?零碳发电就是技术问题,发电的原理不难,主要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法拉第原理,就是当金属在磁场中转动的时候,就可以发电。所以,不管用什么方式,让发电的涡轮转起来就有电了。

目前我们发电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在于火力发电。所谓火力发电就是烧煤等化石能源,烧煤把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让水蒸气推动涡轮转动发电。火力发电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煤炭很便宜,然后很稳定,白天晚上都能发电,想发就发,方便控制,且修建电站的地方不太受限制,哪里用电就建在哪里,减少电力运输成本,因为电力运输成本很高,而且很容损耗。但是,很不幸,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会让炭和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那么,如果用新的方法发电,会很难么?一点都不难,不就是让涡轮转么?小时候玩过那种带把手的手电筒么(可能70后、80后会有记忆),用手一按就听到里面有东西旋转,然后手电筒就亮了。别忘了,我们就是需要能量让涡轮转起来而已,这个能量不产生温室气体就行。

零碳发电具体有什么方式呢?

水力发电:比如修建大坝,把水蓄起来,水位高了之后就开闸,水就会快速流过闸口,推动涡轮机转动就能发电。这个过程就是势能转化成动能,不产生温室气体。但是,首先你得有水,其次修建大坝的时候需要很对钢筋水泥,生产钢筋水泥会产生很多温室气体。而且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副作用比较大。

风能发电:大风那个吹,吹得涡轮机转动就行。不过你得找个地方,那地方需要经常刮大风。比如我的老家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就是达斡尔语,大风刮来的城市的意思。齐齐哈尔人有个自嘲的说法就是齐齐哈尔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用大风做城市名字的不多吧,不是啥地方都有这种“先天条件”的。其次,你得需要他刮风的时候就要有风,别我这着急发电,那边风平浪静,那不行。所以现在有一种方式,就是离岸风电,就是在海上发电,因为海上的风能比陆地上丰富的多,效率也不低,其实很多国家如果大力发展离岸风电,完全可以够本国使用的。只是大海上设立风力发电机,难度比在陆地上大很多。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照射在某些特殊物质上,就能产生电能,这就是太阳能发电,很多人家自己都装了太阳能发电的装置,不算什么新技术,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光伏发电。

核能:核能也是非常大的发电能量来源,而且核能的能量密度非常大,同样体积的核物质比煤炭能发的电多多了。不过一提到核能大家就很害怕,就会想到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我们不能因为吃饭会噎到就不吃饭了,而是想办法如何做好控制。当然,我们谈核色变的是核裂变,利用链式反应释放能量,大家之所以害怕,是因为链式反应如果控制不好,就爆炸了,原子弹就这么来的。而且核物质有大量的辐射,会致癌,如果泄露了,半衰期很长,很难消除。

但是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核聚变。核聚变利用的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氢原子可以聚在一起变成氦原子,然后释放大量的能量。太阳就是核聚变的方式不断产生能量的,所以核聚变发电其实就是人造小太阳。核聚变的好处就是没有核辐射,没有链式反应不怕泄漏等。太好了是不是?不过条件比较难实现,简单来讲就是高温高压,氢弹就是利用核聚变的方式制造出来的,氢弹的高温高压哪里来的呢?是用原子弹做引子来的。我们能用原子弹炸出来一个核聚变发电站么?显然不行,所以是个很好的道路,可惜需要高科技来实现。

碳捕捉:还有个思路是继续沿用现有的方式去发电,产生温室气体不怕,我们用技术手段把排到空气中的温室气体捕捉回来就行,这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CS碳捕捉和储存技术。

新方法并不是万金油,存在新问题:

- 第一个就是稳定性问题 -我们必须想用电的时候就要有电,稳定性很重要。火力发电就是因为稳定,但是,其他发电方式都有很多限制,最大的限制就是不稳定。比如太阳能发电,白天没问题,晚上咋办?让我想起了国产凌凌漆里面,周星驰的一个发明:太阳能手电筒,有光就量,没光就不亮。而且由于地轴是偏的,所以夏天阳光充足,冬天阳光就弱,发电效率也低。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发出来的电储存起来,大家可能会想到电池,没错,这就是储能设施重要的原因。但是这个电池不是普通的电池,这个电池是要给一个城市供电的,比如如何能白天发电储存起来晚上用,甚至是夏天发电储存起来冬天用。你可以想想你需要多少电池。这都是技术问题。

- 第二个问题就是成本问题 -我们不是没有新的技术,最大的问题,就是新的技术很贵。比如普通火力发电成本是5毛钱,新技术发电要1元,你会选择哪个?这种就叫做绿色溢价。不是不会做,而是要多花钱。就像我们都知道石油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我们还得继续使用,为啥?很简单,因为石油特别便宜,同等体积的石油甚至比同等体积的苏打水还便宜。所以,有很多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实现了会有很高的绿色溢价,那就不行。所以,关键不在于没有新技术,关键在于我们新技术什么时候能发展到没有绿色溢价甚至是负的绿色溢价。

简单来讲就是特别便宜的实现零碳发电。这些也是技术问题。这些技术的突破会有很多创业公司在尝试,背后也会有很多的资本在涌入和支撑。这就是新能源方向,你能理解为啥新能源这么火了吧?因为哪家公司掌握了这项技术,哪家公司就拥有了未来的“石油”资源。你说国家会不会重视这个领域?毋庸置疑。以上就是相对找综合全面的“碳中和实现的方法论”,简单总结一下——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结果,这个过程不要产生新的二氧化碳,或者产生的新的二氧化碳我们可以吸收回来。因为产生温室气体的过程不同,所以碳中和的方法也不一样,相信通过我讲的发电的过程,咱们能了解这个方法论吧。

五、碳中和和新能源的关系?

碳中和就是要用新能源替代传统高耗能产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六、宝新能源是碳中和吗?

宝新能源,有煤炭和电力,属于碳中和

七、碳中和新能源汽车有哪些?

碳中和新能源汽车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的汽车,这些汽车主要采用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下是一些碳中和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汽车(BEV):纯电动汽车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来源,不产生尾气排放。例如特斯拉Model 3、日产聆风等。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可以通过充电桩补充电量,降低燃油消耗。例如宝马i8、沃尔沃XC90 T8等。

燃料电池汽车(FCEV):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通过燃料电池产生电能驱动汽车。例如丰田Mirai、本田Clarity等。

生物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使用生物燃料(如乙醇、生物柴油等)作为动力来源,降低化石燃料消耗。例如一些使用生物柴油的柴油发动机汽车。

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汽车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收集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驱动汽车。例如Sono Motors Sion、Lightyear One等。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通过燃料电池产生电能驱动汽车。例如一些城市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这些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八、新能源车属于碳中和吗?

新能源车不属于碳中和,但它是应用碳中和产品中的一种。

九、新能源是碳中和产业吗?

很多人把“碳中和”投资跟新能源划等号,但其实不然,跟“碳中和”相关的产业非常多。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所有产生碳排放,以及产业链上涉及碳排放的行业,都要参与到其中来。比如,在目前的“碳中和”概念板块中,就包括煤炭、环保、化工、钢铁、电力、光伏、新能源汽车这些行业。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环保等属于低碳绿色产业,就是需要扩大发展的产业,而煤炭、化工、钢铁等高碳排放行业,则面临调整和优化。

十、2020全球碳中和国多少个?

44个。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44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碳中和目标。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大国在最近几个月所做出的承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和趋势已经无法逆转,未来各国将出台大量支持碳中和的政策措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的提出将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是中国未来数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保护地球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方向。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