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政策,谁来解读下?
2020年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新政策”)。笔者就修改后的新能源汽车准入政策,解读如下: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准入政策
2015年7月10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共同制定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施行。根据前述规定,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新建企业投资项目和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监管管理;新建企业投资项目应执行《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的通知》(国发[2014]53号)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投资项目完成建设后,新建企业及产品按照《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执行,通过考核后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并按单独类别管理。
2017年7月1日,工信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施行。根据前述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实行准入制度,通过准入审查的,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按照公告载明的许可要求生产。
2019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开始施行,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及其余由省级政府核准的汽车投资项目均不再实行核准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施行后,其他文件与该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执行,意味着上述《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不再适用。
2019年6月1日,工信部制定的《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施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适用该办法,但相关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综上,我国对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实行的准入管理属于行政许可。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管理,对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管理政策不断调整。整体而言,准入政策的目标是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力发展,着力构建纯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体系。梳理上述规定可见,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政策呈现门槛逐渐放低的趋势,体现政府发展市场资源配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导向。
本次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下称《准入规定》)的修改,正是秉承“激发企业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的理念,主要对准入条件、停产期限、过渡期的规定进行修订与删减。
二、新政策重点解读
1.删除企业准入条件中的“设计开发能力”,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市场竞争。
《准入规定》第五条规定:“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
新政策删除上述第(三)项中的“设计开发能力”,以及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
实践中,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产品设计可以是脱离的。删除设计开发能力的条件,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可以进一步吸收国内外资本进入。删除设计开发能力,一定程度上放开新能源汽车的代工,具有设计能力的造车新势力可以不再考虑对生产工厂的重资产投资,借用代工厂获得企业和产品准入资格,有利于优势互补。降低准入门槛,实际上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投资的便利性,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政府只需做好事中事后监管,也有利于提升行业发展质量。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经济整体放缓,新能源汽车行业受到巨大影响,此举也有利于促进新能源企业的行业发展,提高就业。
虽然工信部删除《准入规定》中“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但是《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等规定中,仍对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要求。如何做好政策的衔接和一致性,是政府在制定新政策时应重点考虑的。
从长远来看,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才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应重点考虑的。
2.延长新能源汽车企业停产期限,给予更多调整期。
《准入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于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予以特别公示。经特别公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恢复生产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对其保持《准入审查要求》的情况进行核查。”
新政策将上述规定中的“12个月”修改为“24个月”。
此处修改,一是为了衔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生产企业联系两年年均产量低于一定数值,视为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将进行特别公示,公示期间不予办理准入变更。本次修改是为了和前述规定的“两年”期限保持一致。
此处修改,二是为了照顾实情。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减产、停产。本次修改也将给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更多调整机会。
3.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
《准入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是关于实施前已获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有关过渡性规定。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本次修改将前述两条予以删除。
4.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
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实施《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根据前述规定,其他文件与该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执行,意味着《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不再适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投资项目应按《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执行。
2020年4月7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咨询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前述规划的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促进形成开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市场环境。企业准入管理的降低门槛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更加开放的发展原则。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叠加疫情及全球石油价格下跌影响,市场下行压力加大,政府未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一是在市场结构调整中扩大产业规模和占比;
二是在集成创新中提升产品性能质量;
三是在开放竞争中实现降本增效;
四是在乡村振兴中拓展市场应用。
工信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完善支持政策,积极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坚定不移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铭牌解读?
前面的代表XX省XX市,后边字母“D”代表纯电动汽车,字母“ F”代表非纯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三、北京新能源汽车:最新补贴政策解读,购车指南
北京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解读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而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补贴政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北京针对新能源汽车制定的最新补贴政策,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购车指南。
政策背景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北京市政府一直实施着多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以鼓励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对环境的污染。
最新政策解读
1. 补贴对象: 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2. 补贴标准: 针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北京市制定了不同的补贴标准,一般而言,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标准要高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3. 资格审核: 资格审核将严格执行,购车消费者需符合北京市相关购车指标,并将购车信息录入北京市新能源网上平台。
4. 补贴发放: 补贴资金将由北京市财政委员会拨付,由具备发放资格的汽车销售企业为消费者代办相关手续。
购车指南
根据最新政策,准备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需要留意一些关键信息。首先,要确保所购车辆符合北京市相关的购车指标,其次,要选择正规且具备发放资格的汽车销售企业进行购车,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补贴。
结语
通过本文的解读,相信大家对北京最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在购车过程中,消费者仍需留意政策的更新和变化,以免错失相关的补贴政策。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提供一些帮助,谢谢您的阅读!
四、2023北京新中考政策解读?
最新方案是:将实⾏两考合⼀、全科开考的新政策、进⾏初中学业⽔平考试、总分从今年的580分提升⾄660分等。
此外,2023年前,还将把实验操作纳⼊初中学业⽔平考试,考试成绩纳⼊⾼中阶段学校招⽣录取依据。
五、2022届北京高考政策解读?
2022年高考英语要求 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135分以上)才具有报考资格 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120分以上)才具有报考资格 非211一本:要求C级以上(105分以上)才能报名
六、北京新高考政策解读2021?
2021年北京将继续实行新高考“6选3”模式,与2020年相比并无变化。但是2021届的考生和家长们对新高考政策是否了解呢?北京高考在线网站带你全面了解一下新高考政策。
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解读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解读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希望倡导更多的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油耗等方面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对象。根据政策规定,补贴政策主要面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和企业。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享受一定额度的补贴,而对于企业购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更大。
其次,关于补贴的发放标准。政府制定了一套相对严格的标准来规范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发放,主要包括车辆的续航里程、国家允许公布的最高限价、新能源汽车的品牌等方面。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新能源汽车才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政策。
再者,关于补贴政策的申请流程。一般来说,个人或企业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后,需要向当地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补贴资金将直接划入购车者的账户。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补贴政策的有效期。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设定了明确的时间期限,一般是以年为单位。因此,购车者在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需留意当前的补贴政策是否处于有效期内。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享受到这些政策,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够为您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所帮助。
八、新能源汽车1+x政策解读,考试内容剖析?
新能源汽车1+X政策解读考试内容剖析,首先它的政策性就是你购买1台新能源汽车,你能享受到很多福利政策比如环境补贴,保险补贴,以及帮忙上牌等,还有能享受到交通补贴,它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新能源给汽车制造业带来的结构变化以及作用。
九、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政策解读
北京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中心之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近,北京市政府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就北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作为一位专业的网站编辑,我将为您详细报道这场发布会的重点内容,帮助您全面了解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动态。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根据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00万辆,占全国总量的1/4。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80%,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北京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30%,充分显示了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也非常乐观。数据显示,北京新能源汽车的日均行驶里程超过50公里,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广泛认可和青睐。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为进一步推动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首先,北京市政府将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费摇号政策,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便利。其次,北京市政府还将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到2025年,计划建成30万个公共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充电服务。
此外,北京市政府还将出台更多财政补贴政策,进一步降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同时,北京市政府还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总的来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增长,北京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使用情况必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也必将推动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通过这篇文章,相信您已经全面了解了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将继续关注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动态,为您提供更多专业、权威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十、解读2017杭州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助您了解最新动态
政策背景
2017年,杭州市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新政策的实施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补贴对象及标准
根据2017年杭州市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对象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也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对于纯电动汽车,杭州市将给予每辆车5万元的最高补贴;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高补贴金额为3万元;对于燃料电池汽车,最高补贴金额可达15万元。
申请条件
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需符合一定的申请条件,如购车发票、车辆合格证、缴纳购置税等。此外,享受补贴的汽车需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例如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纯电动模式续驶里程。
补贴资金来源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2017年杭州市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的财政预算拨款。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总结
2017年杭州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无疑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享受到一定的补贴政策,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您阅读本文,相信通过了解2017杭州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相关内容,您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以及区域政策的支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