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head.htm
返回首页

为什么榆林人不愿意离开榆林???

157 2024-10-02 09:04 赋能高科

一、为什么榆林人不愿意离开榆林???

我来答一波吧,念高中时就想的毕业后要回榆林,从没想过去外地,北上广更是天生厌恶。在西安念的大学,我们专业在榆林很少对口单位,适合去沿海城市,找工作时非常苦恼。

那时候到处参加招聘会,榆林去不了,榆林周边郊县也可以,乡镇、农村也不嫌弃,离榆林近一点的城市例如鄂尔多斯、吕梁、延安、银川都愿意去。

不光是我,身边的大多数榆林同学都在拼命的找回去的工作。但奈何小城市就业市场太小,工作很难找,并且榆林本地的企业很多都不愿意招本地人。

跟同学跑到西科大参加榆林某煤矿的宣讲会,投简历时,对方问过我们籍贯,我们几个都开心的说是榆林的,他摇摇头,说不要本地人。我们很失望的问原因。他说:“以前招过榆林人,干不了几年就都跳槽去了各机关单位。”

还参加过某省属化工企业招聘会,对方在榆林和宝鸡都有生产基地。也表明不要榆林的毕业生,我们问原因,他说:“你们榆林人不服从调剂,以后有工作需要调动到宝鸡都不愿意。相反宝鸡人就无所谓,只要挣钱,调动也可以。”

经历这两次招聘会,不由得苦笑,榆林籍毕业生的回乡路其实很艰难,但抵挡不住大家还是都想回去。

说完结果,我来分析下原因:

1,父母在,不远游。我问过好多高中、初中同学——“你为什么要回榆林?”很多人原因都是考虑到父母年迈,家里需要有人照料,并且很多父母也希望子女在身边工作。

2,熟悉的人脉网。榆林人乡土观念比较重,很多人不光考虑父母,还考虑亲戚、同学、朋友,不愿意离开从小到大建立起来的熟人圈子。一个电话,从小玩到大的同学就能凑齐一桌。有个啥事,各单位都有同学亲戚,找关系可以搞定。

3,小城市的安逸。榆林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上班通勤时间平均也就十几二十分钟,不像一线城市,动不动挤1小时地铁,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间的压抑。

4,消费低。有人说榆林消费并不低。其实榆林的高消费主要体现在餐饮、娱乐方面,也就是人工成本高,肉蛋奶蔬菜日用品并不贵。至于房价,榆林比较特殊,不同区域差价很大,高新区、西沙在1.2万一平以上(毛坯),直逼西安。老城区、东沙也就六七千,不同区域有多远?也就五六公里。并且城区“老破小”的二手房很便宜,即使地段很好也不贵。

5,“榆林蓝”。榆林是一个没有雾霾的城市,身在中国北方,没有雾霾很少见。空气质量全省排行前列。很多外地人觉得榆林是工业化城市,空气肯定不好,事实上,榆林市区周边很少工业企业,工矿大多集中在百公里外的锦界、大柳塔、府谷等地。并且榆林地处高原,常年刮风,空气流动性高。前段时间去一个亲戚家,他们孩子在西安工作,两位老人不想去,说:“我就喜欢榆林,天蓝蓝的,太阳阳阳的。”在西安呆过的都知道,西安的秋冬天,很难见到太阳,不是阴天,就是各种灰蒙蒙。深吸一口气,浓浓的雾霾味道。

最后讲讲收入,榆林工资其实低于西安。有的人说榆林工资高,十年前这话没错。先来比较公务员:榆林公务员工资10年前就有4000一个月了,西安那时候才3000多。今天榆林公务员加上车补也就5000,市直属单位和榆阳区属单位有3.6万——3万的年终奖,比起西安公务员5万多的年终奖还是收入略低。

再来比较国企,我在一家国企,年综合收入差不多12W,我们的上级省公司年综合收入有20W,还有金融系统、能源系统国企,基本都是省公司收入高于榆林市级公司。

再来对比体制外,近几年IT、金融行业高度发展,拉高了西安的平均工资水平,西安高薪行业就业机会比榆林更多。

参照2020年陕西省社保局发布的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榆林为82857元/西安为99315元/年,陕西全省平均为83520元,榆林人均收入不仅显著低于西安,而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是榆林对本地人的吸引,仅限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娶妻生子后,大家都想方设法的要去西安,为什么?因为西安的教育、医疗资源远远甩榆林几条街,我身边好多夫妻为了孩子上学,过上了陪读的分居生活。

二、榆林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怎么样?

榆林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还可以。

公司法定代表人:

李文

成立日期:

2015-08-07

注册资本:

11000 万人民币

所属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企业类型: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352286866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10893352286866D

纳税人识别号:

610893100007381

三、榆林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榆林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不是国企,是私营企业。

榆林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能源领域的公司,可能致力于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具体运作方向可能包括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

四、榆林市新能源实施细则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顺应能源革命大势,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推动榆林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根据国家和陕西省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要求,结合榆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榆林市域内所有集中式风电、分散式风电和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项目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第三条 市发改委负责编制《榆林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对全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及年度开发规模、开发边界、公共升压站和送出线路等进行明确。各县市区、市直园区不再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规划,规划区域外原则上不得开发相关项目。

第四条 成立榆林市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政府、榆林高新区管委会、榆神工业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审批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榆林市供电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推进全市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规划、管理,研究解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发展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组织优选项目业主、项目调度管理等相关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委主任兼任。

第五条 根据《发展规划》,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原则,统筹谋划全市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采用竞争方式优选项目开发主体(即企业取得开发资格),竞争优选条件主要包括企业综合实力、对地方贡献、项目采用设备和技术方案的先进性等。

第二章 项目申报

第六条 按照《发展规划》和全省及我市的年度开发计划,结合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发展需要,适时发布《榆林市可再生能源项目竞争性配置方案》(以下简称《配置方案》),对拟开发项目场址、规模、建设要求及项目业主优选条件和办法等进行明确,《配置方案》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印发执行。市资源规划局、市林草局及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榆林市供电局根据《配置方案》落实项目用地指标和电网接入条件。

第七条 拟参与竞争性优选的企业按照《配置方案》要求,按程序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申报材料及信用承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县市区政府、有关成员单位并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和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开展项目业主优选工作。优选结果经公示后公开发布。

第八条 取得项目开发资格的企业必须和所涉县市区政府或市直园区签订项目投资开发协议,跨县区项目企业必须和市政府、所涉县市区政府或市直园区共同签订项目投资开发协议,约定投资、入统、税收分成、开发时序等事项。

第九条 市发改委根据国家和陕西省年度可再生能源项目申报要求,结合项目业主优选结果,确定该项目分年度建设计划。对已建成且在不新增用地指标的前提下进行升级改造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超出原核准(备案)容量部分以新建项目优先纳入年度建设计划。

第十条 对采用行业内首创或对产业进步有巨大作用的颠覆性技术的项目,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可直接列入年度建设计划。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一条 光伏项目须在纳入国家或省级建设计划后3个月内完成项目备案,备案后18个月内全容量建成并网。风电项目须在纳入国家或省级建设计划后12个月内完成项目核准,核准后24个月内全容量建成并网。遇重大灾情、国家政策变化等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项目延误的,项目业主可申请延期。

第十二条 项目全容量建成并网后,项目业主要及时向市和县市区、市直园区发改部门报备,提供自主验收及并网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 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光伏项目使用一般农用地的,应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规范光伏复合项目用地管理的通知》(陕发改能新能源〔2020〕933号)有关要求进行建设;使用未利用地的,应采用生态治理或生态恢复等模式进行建设。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期间及建成并网后2年内,未经核准(备案)机关同意,企业不得转让项目。

第四章 要素保障

第十五条 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建立可再生能源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土地、环评、林业等手续办理,保障项目及时开工建设。

第十六条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榆林市供电局要积极支持项目配套线路及升压站建设,加快办理项目电力接入设计批复。市级相关平台公司要牵头做好可再生能源项目送出线路和汇集站建设,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并网。

第十七条 可再生能源项目用地按照《榆林市重大产业项目要素保障暂行办法》(榆政办发〔2020〕16号)予以优先保障。

第十八条 各县市区、市直园区要按照《发展规划》做好规划区域内土地管控和用地保障工作,成立或授权可再生能源开发平台公司,提前做好土地租赁、征用、附着物赔偿等工作,并在项目建设期间负责现场协调相关事宜,进一步提升区域营商环境。项目公共进场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可由项目业主委托平台公司代建。

第十九条 光伏项目使用村集体或村民所有土地的,必须由县级可再生能源开发平台公司与村集体签订土地租赁协议,租赁费原则上不低于300元/亩/年。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市发改委负责建设榆林市可再生能源监测管理平台,项目业主须全力配合做好平台接入、运行监测、数据共享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如企业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或者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行为,领导小组可视情况取消企业项目开发资格,直至取消企业及其所属集团一定时期内参与榆林市可再生能源项目申报资格。

第二十二条 企业在取得项目开发资格后,因项目推进缓慢、未按项目开发协议或承诺完成投资,或项目未达到建设标准的,经领导小组评估后可核减其已取得项目开发规模直至取消开发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如遇国家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本办法适时进行修订。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发改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止。

五、榆林哪里饭好吃?

你想吃什么,比如擀面皮到二毛,羊杂碎在麻地湾,饭店在嘉兴,食堂在榆中二餐,

六、榆林市远景新能源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榆林市远景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3月0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危险货物运输:(3类、8类、2类1项)等。

法定代表人:李世光 成立时间:2013-03-07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61272710000493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汽车产业园产业五路和锦业四路西南角

七、陕西榆林为啥分个榆林区?

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榆林专区更名为榆林地区,但管辖区不变。进入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我国很多省份下辖的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与此同时,很多地级市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2000年,榆林地区被撤销,设立了榆林地级市。

八、榆林哪家助听器品牌好?

我只知道惠耳的是全国连锁的,其他有些也是,我听朋友说惠耳的服务售后好,可以去看看

九、西安贷款买的新能源车可以在榆林上户吗?

可以在榆林上户。但是,需要先到西安的车管所办理相关手续,然后再到榆林的新能源新车注册办理点进行相关信息录入、车辆查验并提交相关上户资料。最后要确认预选号牌并进行缴费,同时领取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书。

十、榆林春花

榆林春花观赏指南

榆林,这座位于中国陕西省的美丽城市,以其迷人的春花景观而闻名遐迩。每年春季,榆林迎来了一场色彩斑斓的花海,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大自然的奇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榆林春花的种类、观赏地点以及一些必备的旅行提示。

1. 春花介绍

榆林的春花种类繁多,每一种花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以下是一些在榆林春季常见的花朵:

  • 梅花:梅花是春季开放的第一朵花,被誉为寒梅、君子。其纯洁的白色花瓣给人以清雅的感觉。
  • 桃花:桃花是榆林春季最为繁盛的花卉之一,其粉嫩的花朵给人以温暖和温馨的感受。
  • 杏花:杏花开放时间较早,花瓣颜色鲜艳,有着淡淡的香气,吸引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前来觅食。
  • 樱花:樱花是榆林春季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它们以其绚丽多彩的花瓣和浪漫的氛围而闻名,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 郁金香:郁金香是榆林春季的代表性花卉之一。其多样的花色和高贵的形态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2. 观赏地点

榆林拥有许多适合观赏春花的景点,这里为您推荐几个必去的地点:

  1. 榆林梅花园:作为榆林最著名的春花园之一,榆林梅花园是观赏梅花的最佳去处。这里有大片的梅树和各式各样的梅花,花期一般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
  2. 榆林桃花村:位于榆林市区附近的榆林桃花村每年都会迎来盛开的桃花季节。成片的桃花树和浪漫的花海让人陶醉其中,花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
  3. 樱花公园:如果您想欣赏樱花,那么榆林的樱花公园是您不容错过的地方。这里有各种不同品种的樱花树,开放时间通常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
  4. 北郊公园:位于榆林市北部的北郊公园也是一个赏花胜地。这里有郁金香和杏花,能让您尽情欣赏到不同品种的春花。

3. 旅行提示

在您前往榆林观赏春花时,有几点需要注意的旅行提示:

  • 时间选择:榆林的春花季节一般在2月到4月之间,具体时间可能因天气而有所变动,最好事先查询当年的开花时间。
  • 服装准备:春季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建议携带一件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 人流拥挤:榆林的春花景点在花期期间会吸引大量游客,所以需要提前规划好行程,并尽量避开周末和节假日,避免人流拥堵。
  • 拍摄技巧:榆林的春花景点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如果您想拍摄美丽的花景,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拍摄技巧,如选取合适的光线和角度。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够给您在榆林观赏春花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榆林的春花景色之美不容错过,赶快计划您的旅程,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