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head.htm
返回首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三电还有哪些新技术?

179 2024-09-20 22:06 赋能高科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三电还有哪些新技术?

除了三电(动力电池、电动机、电控系统)之外,新能源车还配备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量回收系统和智能充电系统等。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收集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为新能源车提供部分能量。能量回收系统则可以利用车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将其回收并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避免浪费。而智能充电系统可以让新能源车在不同的充电设施下实现快速充电、慢速充电、定时充电等,提升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综上所述,新能源车不仅仅是三电产品,还配备了多种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智能系统,以提升性能、节能环保。

二、预测2022年后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

结论先行:当下热门的技术必然是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将驾驶员从人-车-路的交互中进行释放,且代替驾驶员的部分操作功能,在它的带动之下,2022年后的新技术必然是与能源政策下相契合,固态电池就是一项未来走向汽车应用的新技术,毕竟它的优势: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结构紧凑、固态电解质高低温稳定性、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以避免短路。在未来技术发展下,固态电池的一致性也会逐渐被突破。

当下热门的技术必然是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把驾驶员从人-车-路的交互中进行释放,行车过程中智驾系统会代替驾驶员的部分操作功能,由于它更广的感知范围和不知疲倦的优势,最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深入的将道路安全性进行提高,改善乘员的出行体验。那么智能汽车成为可集感知、通信、计算机、控制等技术的综合智能体,它为车载芯片、控制策略、新型传感器、深度学习算法等新兴技术提供应用验证平台,那么对于智能汽车的研究可以带动多行业和多领域的发展。在热门自动驾驶的产业带动趋势之下,预测一下2022年后的新技术,那必然是贴合国家政策下的能源问题,固态电池就是一项未来走向汽车应用的新技术。

关于全固态电池,它是电池内部只有固态电解质,但是没有液态溶剂、液态电解质、液态添加剂的二次电池。按照固态电解质类型差异,通常能分为:氧化物全固态电池、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聚合物全固态电池。

按照电池内部的电解液的含量差异,通常又会区分为:液态电池、混合固液电池、全固态电池。如果混合固液电池内部固态电解质的比例大于液态电解质,通常是固态电池。当下电池发展的趋势之下,液态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含量逐步减少,从液态电池到混合固液电池,进一步再到全固态电池的流程。

按照电解质类型和含量的差异,当下的液态电池划分为:水系电解液电池、非水系电解液电池、凝胶电解液电池;它们在中短期内将慢慢发展到混合固液电池,它能够分为复合电解质电池、准固态电解质电池;从长远发展趋势下的全固态电池,划分为:固态聚合物电池、无机固态电池、复合固态电池。

那么再深入一下固态锂电池, 液体电解质的优势为高离子电导率、成本低、与电极材料界面有出色的浸润性与相容性,这就促使锂离子电池达到商用化的效果,大量应用在各领域。然而它本身含有大量易爆、易燃、易分解的有机溶剂,易导致有机电解液渗漏和环境的污染;在电池短路下会引发热失控,电解液加速分解下,释放可燃性气体,引发自燃甚至爆炸,安全隐患严重。与液体电解质对比下存在有机溶剂渗漏,不容易燃烧、无液体泄漏挥发、优秀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的优点的固态锂电池有出色的安全可靠性和商业实用价值。固态锂电池负极运用锂金属或者锂合金做电极材料具有可行性,其储锂的容量大,正极材料能够选择不含锂的材料,比如硫这样的材料,对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进行提高。

未来锂离子电池奔着固态锂电池方向进行发展,固态锂电池的优势如下:

其一,固态电池的规模可调、它的设计弹性大、它的结构紧凑。

其二,固态电解质有高低温稳定性,确保固态电池能在更宽泛的温度范围进行工作;

其三, 固态电解质拥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深入拓宽电池的工作电压,固态电池将突破更高的能量密度;

其四,固态电解质无挥发、很难燃烧、无法腐蚀,安全且可靠;

其五,固态电解质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会以免短路的问题,达到锂金属的应用;

其六,固态电解质离子迁移数高,浓差极化比较小,固态电池在大电流条件工作,可以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

那么再来深入一下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液态和固态的原理是一致的。

在1980 年的时候,第一次谈到“摇椅式”的锂离子电池结构,其实就是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为可脱嵌锂材料;在充放电的过程中,Li+在正负电极材料结构内嵌入或者脱出的现象,在外电路构建成电流的回路。在充电的过程,Li+在正极活性材料结构中进行脱出,通过电解液溶剂化作用转移并且嵌入至负极材料结构,同时,电子由外电路补偿电荷到负极,在充电的过程是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而放电过程,Li+在负极活性材料结构中进行脱出,在通过电解液溶剂化作用转移且嵌入到正极材料结构中,电子通过外电路补偿电荷到正极,放电过程是化学能向电能进行转化。锂离子电池通过Li+的嵌入和脱出,达到电能与化学能的互相转化,这个是可逆的电化学反应。以层状LiCoO2 正极和石墨负极作为例子,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固态锂电池不同于锂液态,它需要机械的稳定性

固态锂电池中的机械稳定性涵盖固体电解质的机械稳定性和电极和电解质界面的机械稳定性。固态电池的关于优势是有希望能凭借它的高强度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最终能匹配金属锂负极,那电解质材料的强度对实现这一设想十分重要。电极和电解质界面机械稳定性意思是在复合电极中,伴随着充放电过程,在复合电极内部能否持续保持良好的电子与离子传输通道的稳定性。

那谈完机械稳定性后,再来深入化学稳定性

固体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是固体电解质在空气中存储、制备、使用过程中的化学稳定性现象。空气中涵盖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此组分易与化学组分反应出现变质,比如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在空气中存储后会导致离子电导率降低的问题。这让空气不稳定的材料在存储与使用过程中需在手套箱中进行,增高成本,且影响它的产业化进程。那么研究固体电解质的空气稳定性和提出有效的改性策略对于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有关键影响。除了固体电解质自身的化学稳定性外,在电极和电解质界面上有可能发生反应,而且产生界面层,对电池的动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界面化学稳定性。

尽管固态电池有这么多优势,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在前景方面,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比较突出,然而当下固态电池还处在研发阶段,它是在2022年后的新技术,能帮助新能源汽车解决关键的续航里程问题,但是从技术角度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一方面,它对于碱金属负极,通常被忽略是金属锂的熔点只有 180.54 ℃,金属钠的熔点只有97.72 ℃,碱金属熔化时会引发电池内短路。就算固体电解质的热分解温度一般高达200 ℃甚至大于1000 ℃(如氧化物陶瓷),若将纯碱金属作为负极,那么固态电池的热稳定性不高。除此以外,碱金属的活性高,特别是金属钠,它几乎可以与所有的固体电解质进行化学反应,在电场存在的前提下,它会引发固体电解质的电化学分解。除此以外,固体电解质没有流动性,碱金属负极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达到 100%,引发负极和电解质接触失效。但是碱金属的枝晶问题在固态电池中需要进一步解决,有待2022年后的技术突破

综上所述,2022年后在新能源上其中一个关键新技术就是固态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保驾护航,在未来技术发展下,电池的一致性也会逐渐被突破,拭目以待。

三、揭秘汽车新能源新技术,为你解读汽车新能源专业

汽车新能源新技术简介

随着全球对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汽车新能源技术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趋势。新能源汽车是指以传统油电混合动力为主,以电力或其他新型清洁能源为辅助能源,并以电池组为能源贮存装置的汽车。现如今,汽车新能源技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对环境有益,也提升了行驶效率和驾驶体验。

汽车新能源新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汽车新能源新技术主要包括电动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电动汽车技术是指纯电动驱动技术,即电能作为汽车动力的唯一来源;混合动力技术是指内燃机与电动机结合,根据行驶工况智能切换;燃料电池技术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

汽车新能源专业发展前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壮大,对于从事汽车新能源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未来,掌握汽车新能源新技术的专业人才将会成为汽车行业急需的宝贵资源。汽车新能源专业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方面,还需要具备对新能源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分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选择汽车新能源专业的优势

选择从事汽车新能源专业有着诸多优势,包括行业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较高,具备持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同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新能源技术将更为成熟,相信汽车新能源专业人才将会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中流砥柱。

总结

汽车新能源新技术是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将为个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选择汽车新能源专业,既是迎合时代潮流,也是为未来就业增添更多机会。

感谢阅读本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为您解读汽车新能源新技术,以及选择从事汽车新能源专业的意义和前景所带来的帮助。

四、汽车新技术有哪些?

通用汽车在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砸下重金。大众汽车发布了“蓝驱技术系列”。该系列是以大众汽车的技术成熟、领先全球,并已广泛应用的动力总成技术为基础的(包括TSI、TDI和DSG),进一步结合了更多先进的降低油耗和排放的技术,包括:启动停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等可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技术,电力驱动、混合动力等新型驱动技术,以及EcoFuel、BiFuel和MultiFuel等替代燃料技术……不过个人任务,以后电动汽车是主流啊

五、汽车有哪些新技术?

汽车新技术包括:电子监控制动技术、四驱系统、底盘升降系统、360度视觉系统、加速滑移调节等。

2.电子制动技术:该技术可缩短50%的制动距离。这种智能制动装置可以在驾驶员紧急制动的瞬间获取信息,帮助手动增加制动力。即使当驾驶员因为恐慌而松开刹车踏板时,该装置也能继续刹车

六、新能源和新技术产生的影响?

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也在逐渐提升,对用电的需求也逐渐变高,这样的需求给我们国家的电力供应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一些新的发电能源不断的被发掘出来,但是新能源发电的不可控性会对电网中电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有必要对新能源的接入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确保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

七、汽车节能环保新技术摘要?

以下是一些汽车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摘要:

1. 电动化:汽车电动化是当前和未来的趋势,通过使用电动驱动系统取代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可以实现零排放和更高的能源效率。

2. 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切换使用燃油或电力,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

3. 轻量化: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和碳纤维等,可以减轻汽车整车重量,降低能耗和排放。

4. 先进的动力系统管理:采用先进的动力系统管理技术,如智能控制算法和预测控制系统,可以优化发动机和驱动系统的效率,提高燃油利用率。

5. 能量回收和储存: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如制动能量回收和废热回收,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 智能驾驶辅助技术: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导航和车辆通信系统,优化行驶路线和流量,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7. 可持续燃料: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传统燃料的选择,如生物燃料、氢燃料电池等,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碳排放。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汽车的能耗和环境影响,促进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还将有更多的节能环保新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

八、传统汽车新技术有哪些?

1.电子监控制动技术。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将制动距离缩短50%。这种智能型制动装置能够在驾驶员紧急制动的一瞬间得到信息,协助人工加大制动力量,甚至在驾驶员由于慌乱而松开制动踏板时,该装置仍能继续制动。

2.防滑系统。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制动时发生方向失控和翻车事故,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公司除了在汽车上装备防抱死系统(ABS)之外,又研制出防滑系统,与ABS配合使用。当汽车紧急制动时,防滑系统可以在几微秒之内对每个车轮进行制动,以稳定车辆行驶方向。

3.四轮驱动系统。过去四轮动力系统大都装在越野车和赛车上,如今这一系统已经被引用到部分轿车上。该系统能够根据汽车行驶的路面情况来采取双轮动力或四轮动力进行驱动,还可以及时探测轮胎与地面的接触情况以及轮胎温度、内胎压力和轮胎损害情况等。

4.底盘升降系统。这一向动调节系统可以保障汽车在行进中与地面的距离随着车速不断调整,以提高缓冲能力,达到最高的安全和舒适要求。

5.向动调节速度和车距系统。轿车涵过安装在车内的名叫AAC的雷达探测系统,可以准确地探测汽车行进中的障碍物,并且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制动系统,向动采取减速措施并降低驱动力。一旦障碍物消失,这个系统能够自动取消制动并提高车速。

6.360度视野系统。这种摄像镜头系统与雷达系统配合使用,能够向驾驶员及时提供汽车在行进中四周出现的危险情况。此外,这个系统还可以协助驾驶员安全泊车,避免发生碰撞。

九、新能源电动车采用啥新技术?

  一般采用可充电的蓄电池供电产生动力,节能环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新能源电动汽车三大核心技术: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CU)和电池管理系统(BMS) 是最主要的核心技术。    电动汽车的“三电”技术是指:电池、电机、电控,这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三电”技术也是电动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新技术。

十、汽车新技术工作原理?

近期,德媒公布了由德国汽车管理中心(CAM)评选出来的“十年以来汽车行业十大创新技术排行榜”。该榜单系CAM根据市场影响力、技术意义以及创新度等要素为评选准则,对自2005—2015年十年间近8000项汽车新技术进行考量之后评选而出。榜单中很多的技术成果在今天已经普及开来,成为量产化的技术代表,让我们简单评价一下这些改变汽车工业的技术吧!

NO.1氢燃料电池车的丰田Mirai

丰田Mirai的工作原理是将氢燃料储存在独立的储能罐内,通过与外部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力并储存在储能电池,然后通过电驱动电动机,再驱动汽车。最终回归到了电动机工作模式。与普通纯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不同的是,氢燃料电池在化学作用的范畴内,它的技术成熟度和燃料的使用效率并不高,优点是充氢的速度非常之快,充满一箱氢只需不到5分钟,比任何一款新能源汽车都要快,该车被CAM放在了创新技术的榜首。该车使用液态氢作为动力能源,其续航能力达500km。

丰田Mirai作为新能源技术新的门类的开创者,使新能源汽车的范畴不止于普通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毕竟氢在自然界中的获取的途径更广。在全球关注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今天,氢燃料电池虽然目前大规模量产化还有一段历程要走,但是我们相信,它在未来一定会发挥至关重要的替代作用。

NO.2特斯拉 Model S

特斯拉开创了一个先河,虽然它是一辆纯电动汽车,但它不仅仅是一款电动车,随着后续车型的不断跟进,它嫣然成为一种新的汽车生态模式:拉风的跑车外形、豪华且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内部空间、超400KM的续航里程、不到四秒破百的加速能力。这一切的结合让它成为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辆车。难怪CAM专家认为,特斯拉Model S是全球最顶级的电动汽车,这一殊荣实至名归,我们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特斯拉的诞生和迅猛发展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互联网思维到底能最初什么样的车,告别过去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用硅谷的异想天开为这个世界带来最好看也最快的新能源汽车。

NO.3丰田普锐斯Plug-In

Plug-In说白了了就是插电混动,和普通混动车型不同,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汽车动力方式,即花100分钟左右充满电后,先用电驱动,电池耗尽时再启动燃油发动机,不能像其他混动车型那样油电同时驱动,所以在我们看来,Plug-In并不是一个先进的混动系统,至少在中国不是,但是回到它诞生的2011年,不得不说它为后来各式各样的混动车型的混动模式提供了一个借鉴。

时下混合车型玲琅满目,鸡肋者也不在少数,所以Plug-In的模式在今天的市场条件下已然非最优选择。但是后来者从它那里学到足够的经验和参考样本,进而作出更加符合日常需求同时足够节能的混动车型,这就是先驱者存在的意义所在吧!

NO.4戴姆勒堵车辅助系统

自2013年起,奔驰S级引入新的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车主在堵车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加减速度或启停。目前,该系统已在S级轿车中广泛运用,而且这项技术还被视为未来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重要基石。

时下诸多中高端车型搭载的车距保持和自适应巡航系统和奔驰的堵车系统在原理上如出一辙,奥迪在中国的自动驾驶试验用到的技术特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如何减轻驾驶者在驾车时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成为发展的新趋势,注重新的技术带给人们安全、舒适、位移三不误的生活体验也是汽车发明者再次改变世界的伟大创举。

NO.5大众超节能车XL1

大众XL1,也叫大众一升车,是大众的超节能车,百公里油耗仅为0.92升,采用混合动力。2011年,大众推出了FormulaXL1概念车,并于2013年2月22日发布,这款新车搭载插入式混合动力系统,总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每年生产至多1000辆。在多个概念版车型发布之后,大众的1升车XL1终于迎来了量产的机会。百公里0.9升的罕见油耗无疑是XL1最大的亮点,能获得如此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大量的技术养分肯定被注入其中。

XL1取得超节能殊荣也代表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0.8升的双缸TDI柴油发动机,最大马力为48马力,搭配上能提供27马力的电动马达以及5.5kWH容量的电池组,这套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最大马力为75马力,并通过高效的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来传递动力。而由于低风阻造型、轻量化车身及低滚动阻力轮胎等设计相辅相成,只需很小的动力就能让XL1保持前进。在时速100公里/小时的时候,XL1只需8.4马力的动力输出就能保持定速行驶;若是在电动模式,同样是以时速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公里XL1所消耗的电量不到0.1kWH。

清洁柴油技术、涡轮增压、轻量化车身、超小风阻这一系列科技结晶为我们带来了平民化的未来车。相信不久之后,在能源不甚充裕的年代里,它的后来者们能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NO.6大众紧急制动辅助系统

我们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迅速地将制动踏板踩到底,从而没有及时避免事故的发生,对女性驾驶员尤为如此,大众的HBA液压制动力辅助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驾驶员踩制动踏板的压力和压力变化率,当它发现驾驶员迅速踩制动踏板从而判断危险发生时,即使驾驶员没有将制动踏板踩到底,系统也会自动将制动力增至最大,缩短紧急情况下的制动距离。超过半数的CAM专家们都力挺该系统入围,赞其辅助功能强大、操作模式以及远程信息处理方面也表现出色。

随着技术的优化,前面提到的自适应巡航和车距监测技术再加上这样的紧急制动系统,能在主被动安全方面为驾驶员提供最大化的支持。这也是这类技术为人类的安全驾驶贡献的力量之一。

NO.7宝马新7系自动泊车系统

它彻底解放了人的双脚,只需要一根手指便能够一键式完成自动侧方位驻车和自动倒车入库,不需要驾驶员来操作换挡、转向、加速和制动。新一代7系的钥匙是具备遥控功能的,自动泊车同样可以利用这把钥匙完成,而且非常适用于狭窄的停车位。操作过程中钥匙只能控制前进和后退,转向则靠车辆自动控制。CAM认为,自动泊车技术是宝马新7系最为重要的创新技术之一。依靠其3D传感器以及远程控制技术,新7系车主不需要坐在驾驶位置就可以通过车钥匙,对汽车实施遥控使其正确泊入停车位或车库。

我记得中国品牌的比亚迪速锐最早实现了无人遥控驾驶,尤其是在倒车和狭窄地方的停车方面,它的实力也是相当强悍。难道现在宝马也开始学习中国品牌的技术了么?21世纪,世界本来就是共通的,技术的交流也应当全球化不是么?

NO.8插电式混合动力保时捷918 spyder

作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混合动力超级跑车,限量版的918 spyder电池通过充电插头充电,可以纯电行驶25km,当然作为一辆超级跑车,它的纯电续航里程并不能引起人们艳羡的目光,918 Spyder的传统发动机与电动车组成的动力系统最大功率可达887马力,2.6秒破百的加速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在这样的动力表现下,它的理论油耗只有3L,.可以想象一下,一台价值超1300W+的超跑只有这么点油耗,是不是不可思议?

在我看来,918 Spyder入选十年十大技术主要动因在于,即使是豪华品牌,哪怕是全球限量的超级跑车,节能减排也是需要注重的,在技术可以达到的范畴内,将每一个可以惠及的车辆能耗最小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NO.9奔驰S级Bluetec Hybird 混动系统

新一代S级推出的S 300 BlueTEC Hybrid车型百公里油耗仅为4.4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只有115克,成为最节能和最环保的S级。这款以节能为导向的S级搭载由2.2升柴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可输出最大马力204马力和500牛·米的最大马力。值得一体的是, 2015年已然就位的奔驰自主研发的9速自动变速箱有望进一步提升该车的节能表现。

汽车发明者再一次改变汽车,成为世界上一款燃油效果最为充分、环保性能颇高的全混合动力豪华乘用车。在我们看来,和918 spyder一样,豪华品牌汽车对新能源的注重和降低能耗的努力更加值得尊敬。由豪华品牌向平民产品的延伸也是未来技术的发展特点之一。

NO.10宝马i3碳纤维车身

宝马i3,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比较鸡肋的产品,50W+的价格买一买菜车,要空间没空间,续航里程更是一般,增程式混动通过车载的汽油发电机为电池充电,然后通过电机传导动力,所以至少在中国,i3的模式并未取得成功,毕竟没有多少性价比。但是i3的碳纤维车身却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创新技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英文全称是Carbon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其密度通常在1.7g每立方厘米左右,远远低于制造业常用的钢材。在高达2200℃的环境下,CFPR依然能够保留室温强度,并且断裂韧性、抗疲劳性、抗蠕变性伸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高于一般的碳素材料。

新材料带来新的汽车思维,更加轻巧的车身重量,可模块化管理的车厢组件,换来维修成本的降低、动力的提升、能耗的降低、安全性的成倍提升。目前来看,i3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同样采用碳纤维车身的i8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可以预言的是,在未来的汽车制造工业中,高分子碳纤维轻量化车身将成为趋势,而且惠及普通家庭用车,这也是CAM将这一技术列入榜单的缘由所在。

CAM评选出的十年十大汽车行业创新技术,一部分已经在整个汽车工业中普及开来,还有一些仍然处于阳春白雪,只应运于豪华汽车,但是更节能、更安全、更未来是一个共性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可以看到CAM评选这份榜单的初衷,那就是这些技术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技术革新的引领和启蒙的作用。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每一步都充满着科幻的味道,但几乎一一成为现实,所以,一个新的汽车时代已经来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