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第一阶段: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车,这台电动车主要是由2代人共同完成。
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二、德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展史?
2007年,德国政府就制定了《综合能源与气候计划》,将电动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并提出要制定明确的电动汽车发展规划。
2009年,德国经济与能源部、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教育与研究部以及环境、自然与核安全部共同发布了《国家电动交通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到2050年基本不再使用普通汽车,与1990年相比,要降低80%的碳排放量。德国还设立了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E),推动计划实施。与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汽车市场以及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相比,德国前期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主要集中在对研发活动和示范运行的支持方面。
在《国家电动交通发展计划》发布后的5年里,国家电动汽车平台在德国联邦政府的研究经费支持下,重点围绕蓄电池、驱动技术、车身轻量化、信息及通信技术、充电基础设施、整车集成技术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先后启动了82个研究项目。基于《国家电动交通发展计划》,德国联邦政府设立了4个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并将8个城市和地区设定为新能源汽车示范区,覆盖德国从南到北的主要地区。通过示范运行,德国不仅能够扩大电动汽车推广规模,还能够探索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及新型电动化交通体系。
2014年,德国发布了对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数据的分析报告,为进一步完善本国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和汽车制造商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德国政府在2016年5月出台财政补贴政策。根据这项新的政策,计划向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提供12亿欧元补贴。此外,为提高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和便利性,德国在2014年10月发布了《电动汽车法》,给予新能源汽车道路交通特权。法案规定:新能源汽车在德国可享受停车费优惠或者免交;在充电站周围,为电动汽车设立专用停车位;一些限制车辆通过的路段,例如防噪音或防废气排放路段,将允许电动汽车通行等。为落实这些特殊规定,电动汽车将安装特别的车牌以区别其他社会车辆。该法案已于2015年生效,有效期至2030年。
为鼓励电动汽车普及,德国政府也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在2011年5月到2015年12月之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可免10年保有税;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购买的电动汽车,可免5年保有税。德国政府还规定,保有税优惠结束后,德国政府将根据新能源汽车重量征税,但税金额度仍将低于传统燃油汽车。此外,德国还加大了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15年5月,德国联邦政府宣布将强化充电网络建设,计划投资约3亿欧元,在全德范围建造1.5万个充电站。
三、汽车发展史?
1886年德国人本茨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装用汽油内燃机的三轮汽车,功率为1.103kw,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8KM,并且于1886年1月20日获得世界第一项汽车发明专利。
该日被人民定为汽车诞生日,同年德国人戴姆勒设计制造出第一辆装汽油内燃机的四轮汽车,本茨和戴姆勒因此被誉为世界汽车之父。
世界汽车发展的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汽车快速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有20余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汽车生产组织形式由家庭作坊式过渡到大规模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标志性事件1913年美国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T系列车型)。
通用公司也采用兼并的方法先后兼并了30多家汽车公司,汽车技术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大进步,高速汽油机,柴油机,等速万向节,无极齿轮和双曲面齿轮,齿轮传动,带同步器的变速器,四轮驱动,液压减震器,充气轮胎,发动机,蓄电池,启动马达系统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第二阶段是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标志是德国大众甲壳虫汽车风靡全球,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崛起。
这个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是向高速舒适方面发展,50年代轿车的功率已经可以达到280千瓦最,高车速达到时速200公里以上,并且采用流线型车身,前轮独立悬架液力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动力制动,全轮驱动,低压轮胎,子午线轮胎等相继出现。
汽车企业兼并改组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至今世界汽车年产量稳定在5.6千万辆,由于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汽车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各大汽车公司通过参股、控股、转让、兼并加速了汽车工业的国际化和高度垄断。
在这个时期内韩国加速崛起汽车工业也从60年代开始起步,沿着配件装配,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开发的发展道路成功的实现了质的跨越。
韩国已经是汽车工业的五强之一,这个时期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全面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降低排气污染,各种保障安全减少排气污染的新技术、新车型应运而生,比如各种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点火系统、三元催化转化系统、电动汽车等等。
电控技术
电控技术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点火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驱动力调节系统、电子差速锁、驱动防滑装置、电控自动变速器、安全气囊、电子巡航系统、智能悬架、速度感应式转向系统、三元催化转化系统、故障自诊断系统和各种报警装置几乎都成为现在汽车的常见装置。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车载蓝牙技术和多路传输系统、可变气门正时等新技术也别一些汽车厂商相继采用。
汽车新结构出现可变压缩比的发动机、可变几何形状的增压器和双极的涡轮增压器、手自一体变速器,陶瓷制动盘等等。
新材料包括:玻璃钢,新兴高强度钢材,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等;
新工艺:精密锻造,粉末冶金一次成型等等;
新机型:电动、混合动力、缸内直喷、共轨柴油发动机、等等;
汽车设计制造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实验CAT、计算机辅助造型CAF、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集成制造系统CIMF和计算机虚拟现实系统VR等等。
未来世界汽车技术的只要发展将主要集中在汽车设计技术和控制手段的电子化,汽车驱动形式的多样化,汽车生产制造的柔性化,材料的轻量化,汽车生产组织的全球化,并且向着开发更安全,更舒适无污染节能型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于1956年7月13日生产出第一辆国产解放牌CA10载货汽车。
四、新能源的发展史简短?
新能源的发展起源于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原子能)。
五、吉利汽车的发展史?
摩托车的鼻祖,汽车的领头羊!让合资车惧怕纷纷降价的一个国产品牌。
六、韩国汽车发展史?
韩国最早从事汽车生产的公司是起亚汽车公司,始建于1944年12月,但二战后由于政治局势动荡,公司长期处于不景气的状态。韩国汽车业的真正起步在60年代初,各汽车厂商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开始试制汽车,直到1970年,韩国的汽车年产量仅为2.8万辆。
进入70年代,韩国政府实行“汽车国产化”政策,各汽车公司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生产技术。1973年,现代汽车公司引进日本三菱公司发动机、传动系和底盘技术,1975年便开始自己开发生产汽车,并大量向非洲出口。大宇汽车公司1972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开始合资,随着1990年第一辆自主设计名为“王子”的国产车的推出并在市场得成功,1992年解除了与通用20年的合作关系。
国产化政策使韩国的汽车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1985年,韩国的汽车年产量为37万辆,1986年达到60万辆。1987年,汽车普及高潮开始,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同时,由于韩国始终坚持把汽车工业作为出口战略产业,不遗余力扩大出口,结果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80年代末取得成效,逐步实现了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出口汽车的目标,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韩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因此,韩国称1987年为其普及轿车起始年。该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110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轿车价格之比为2比1,全国年销轿车25万辆,平均每千人购买轿车6辆,其中由私人购买的比重占80%,该年轿车普及率达20辆/千人。也与日本一样,从此以后,即进入高速普及轿车期。
韩国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以来,始终执行着一种多样化的发展方针,汽车品种涵盖了小型客车、小汽车、大型旅游车、吉普车、卡车等多个领域,产量基本可以满足本国需要。于是人们看到,韩国上至总统,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以乘坐国产车为荣。显然,这与韩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感是分不开的。
1988年韩国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1995年达到240万辆,1997年达到28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汽车第五大生产国。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韩国汽车产量有所下降,但也一直保持着近200万辆的水平。
1989年年产量为113万辆,1990年产量达到132万辆,在随后的五年时间里,年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5%左右,1995年达254万辆。韩国汽车业也形成了以现代、起亚、大宇、双龙四公司鼎足的市场格局,韩国也一跃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随着汽车国产化的实现,韩国政府又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从80年代开始,韩国汽车开始大量出口。到1994年时韩国汽车的年出口量达到73.8万辆,而1995年则为110万辆,增长48.6%,从而在世界汽车出口国排名第6。而进入90年代中后期,韩国汽车业在西欧、美洲、东欧、中亚、亚洲和大洋洲建立生产基地,实现生产本地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外生产体系和全球营销网络。1996年,棘国汽车总产量达到281.3万辆。
韩国经济的腾飞被视为奇迹,而汽车业的发展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同韩国的其他工业体系一样,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与国家的扶持政策分不开的,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的汽车业遭受了重大打击,原来被飞速发展所掩盖的政企不分、家族式经营日益显露出弊端,企业走到了破产与亏损的边缘。
在风雨中,韩国汽车工业被迫进行新的调整。1997年,双龙汽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大宇收购。同年起亚汽车公司也被政府招标拍卖,现代集团奋起应标,于1998年10年收购,但不久自己内部却出现债务问题。1999年大宇汽车公司也背上了180亿美元的债务,不得不向欧美汽车公司求援,在与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的竞争中,2000年7月,福特汽车公司如愿以偿收购了它。
曾经辉煌一时的韩国汽车工业在短时间内就走向低谷,其教训对我国的汽车工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业内人士指出,韩国汽车业正在进行调整,而调整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各大公司变革的力度,更取决于整个亚洲经济复苏的程度。曾经创造了发展奇迹的韩国汽车业能否再次创造复苏的奇迹?世人拭目以待。
七、苏联汽车发展史?
苏联汽车工业的起点被认为是1924年11月,由莫斯科汽车工业协会(AMO)生产的第一辆F-15卡车,事实上,这种汽车只能算是部分苏联生产。因为AMO F-15汽车就是稍微改进的意大利菲亚特15 Ter,在十月革命之前就计划在沙俄汽车厂生产。
生产线上正在组装的AMO F-15汽车。
尽管如此,AMO F-15的国产化率还是相当高的。除了磁电机和滚珠轴承外,这辆卡车完全采用苏联生产的部件。
AMO F-15的后桥总成。
1932年1月,高尔基汽车厂(原下诺夫哥罗德)投产后,苏联开始真正大规模生产汽车。高尔基汽车厂根据购买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许可证,批量生产载重量为1.5吨的嘎斯-AA(GAZ-AA)卡车。
生产车间内的嘎斯-A乘用车。
1932年底,苏联生产的第一批嘎斯-A(GAZ-A)轿车下线。1930年,为生产民用车辆,莫斯科共青团国际汽车制造厂(KIM)正式建立。随后,发展成为苏联汽车工业的旗舰之一——莫斯科小型汽车制造厂(MZMA/AZLK)。
嘎斯-AA卡车底盘组装区。
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的汽车工业完全依赖莫斯科汽车工业协会和高尔基汽车厂两个企业。1935年,这两家工厂共交付97000辆汽车。次年,迎来了苏联汽车工业的第一个辉煌时刻——当年生产卡车数量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苏联汽车工业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卡车在全国汽车总产量中占据绝对优势,约80~85%。这都是为了满足苏联快速工业化,以及迅速提高军队装备水平的需要。
来自中国的技术人员正在苏联学习吉斯-150(ZIS-150)卡车的生产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汽车工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苏联设计了许多新型汽车,并开始为批量投产做准备。这决定了苏联汽车工业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苏联工人组装吉斯-150卡车。
1946年,高尔基汽车厂开始生产M-20“Pobeda”轿车和嘎斯-51(GAZ-51)轻型卡车。一年后,斯大林汽车厂(ZIS)开始批量生产吉斯-150卡车。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厂(YaAZ)的YaAZ-200 7吨卡车,成为苏联第一款柴油卡车,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所有这些汽车都与二战前生产的车型几乎没有血缘关系,可以说很多都是根据二战期间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英美汽车技术,由苏联工程师完成的。
M-20“Pobeda”轿车生产线。
根据苏联国民经济恢复五年计划,不仅现有的汽车厂(GAZ、ZIS、YaAZ、MZMA、UAZ、UralZIS)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造,并且还开始兴建新的汽车厂。1947年,明斯克汽车厂(MAZ)和利沃夫巴士厂(LAZ)投产。1949年,敖德萨汽车装配厂(OdAZ)投产。两年后,库塔伊西汽车厂(KAZ)投产。1955年,苏联汽车工业生产了32.8万辆卡车和10.7万辆轿车,同时出口汽车1.3万辆。1956年,为了宣传苏联汽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组织了汽车博览会。
最后一辆“伏尔加”牌嘎斯-21(GAZ-21)轿车下线。
同样是在1956年,嘎斯-21轿车投产。高尔基汽车厂的产品以采用许多先进技术而著称,这款轿车配备了承载式车身,一台增加功率的发动机,准双曲面后桥,以及在苏联汽车中首次配备的自动变速箱。
明斯克汽车厂的总装生产线。
上世纪60年代,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需求的影响下,苏联生产的汽车种类显著增加。同样的原因,民用轿车的生产不得不做出一定的牺牲。
莫斯科小型汽车制造厂的总装线。
1960年,扎波罗热汽车厂(ZAZ)开始投产ZAZ-965轿车。一年后,乌拉尔汽车厂(UralAZ)开始生产Ural-375军用卡车。1964年,利哈乔夫汽车厂(ZIL,原斯大林汽车厂)开始生产吉尔-130(ZIL-130)卡车。吉尔-130成为苏联历史上产量最大的汽车之一,总数达到338万辆。同样是在1964年,莫斯科小型汽车制造厂投产“莫斯科人-408(Moskvich-408)”轿车,这种轿车让苏联占据了国际汽车市场份额,最好的年份,“莫斯科人-408”一半以上的产量出口到国外。
八、dacia汽车发展史?
Dacia成立于1999年,是罗马尼亚汽车品牌,主要生产汽车。
达契亚公司是罗马尼亚目前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1999年被法国雷诺收购。达契亚2005年营业额为12亿欧元,税后净利润为5700万欧元。2005年达契亚公司共生产17.2万辆汽车,其中14.6万辆为“罗甘”牌汽车;该公司汽车销售量超过16.4万辆,同比增长70.6%;该公司汽车出口量达5.1万辆,同比增长2.7倍。
九、大宇汽车发展史?
大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品牌之一。 韩国大宇汽车公司是韩国第二大汽车生产企业,年产汽车60多万辆。1967年,金宇中创建新韩公司,后改为新进公司,1983年改为大宇汽车公司。它是韩国大宇集团的骨干企业。
通用大宇新公司总部位于韩国仁川,旗下拥有并管理三家分别位于韩国的昌原、群山及越南河内的生产厂。 此外,位于韩国富平新命名的大宇仁川汽车公司,将为通用大宇提供整车。通用大宇还拥有位于欧洲和波多黎各的九家海外分公司。新公司的资产范围还包括位于韩国富平的汽车设计、工程、研发、销售、市场及行政部门。
历史沿革
大宇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关系密切,在创业之初便与通用公司合作生产轿车和八吨以上货车及大客车。大宇以出口为目标,在韩国是最早出口汽车的企业,早在1984年就出口汽车到美国。
随着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资的结束,大宇开始建立自己在全球的生产网络,以达到2000年生产200万辆汽车的年生产能力,其中一半在韩国。1986年大宇一年产16.7万辆的汽车厂投产,该厂拥有由机器人操作的自动焊接等世界一流设备。大宇汽车公司总部设在韩国汉城,主要产品以轿车和货车为主。
然而,由于经营不利,资不抵债,大宇汽车公司自从其母公司大宇集团在破产后一直在巨额债务中挣扎。 并且未能在最后期限内偿付对两家债权银行欠下的债务,因劳工联盟拒绝其裁员的重组计划,于2000年11月8日正式宣布破产。
2002年10月28日,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简称通用大宇)在韩国汉城正式宣布成立。继10月17日资产转让工作完成后,至今各方资产注册全部完成,各股东资金已全部注入。
十、奥迪汽车发展史?
1909年,奥古斯特·霍夫曼和奥古斯特·霍尔帕特联手成立了奥迪汽车厂,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市。
1910年,奥迪开始生产四驱汽车,并在同一年获得了“德国第一辆四驱汽车”的称号。
1920年,奥迪实现了首次国际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家国际销售办事处。
1932年,奥迪合并了DKW、Wanderer和Horch,成立了奥迪汽车公司,并开始推出豪华轿车和跑车等高端产品。
1965年,奥迪推出了全新的四轮驱动系统Quattro,该技术的成功让奥迪成为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1980年代,奥迪开始大力推广汽油直喷技术,并成为了第一家在正式量产轿车中应用此技术的汽车制造商。
1994年,奥迪被大众集团收购,成为了其下属子品牌之一。
2006年,奥迪推出了全新的Q7 SUV车型,并开始扩大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规模。
2014年,奥迪宣布了其著名的“矩形大嘴”前脸的重新设计,并逐渐推出新的车型系列,如Q2、Q5、Q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