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head.htm
返回首页

比较文学论文有哪些教授的论文必读?

91 2025-03-21 09:36 赋能高科

一、比较文学论文有哪些教授的论文必读?

呵呵,这提问摆这儿一天了,没人应答怎么办?

首先申明,我是比较文学外行;其次说见闻,搞比较文学至少需要精通两三门外语;否则,从中文到中文几乎就是原地打转;再说捷径,以综合型大学举例与其在文学系学,不如在外语系学。

最后说说不是回答的回答,建议题主先看北大版的《比较文学概论》,在各章节和全书的引文注释里挑选自己喜欢的作者去看他们的著述。教授们各有所长,比较方法、比较路径、视角、叙事、文学语言学、甚至广义的比较文学还涉及社会学、史学、民俗学甚至工科技术工程(包括医学)!

题主没起码的自介,不知你在读做作业? 考研? 还是业余爱好,这让人怎么作答?

二、统计学领域有哪些必读的论文?

方法论:参考AOS、JASA和JRSSB这三大刊的高被引论文。

Peter J. Huber (1964). Robust Estimation of a Location Parameter

Gideon Schwarz (1978). Estimating the Dimension of a Model

Donald B. Rubin (1978). Bayesian Inference for Causal Effects: The Role of Randomization

Bradley Efron (1979). Bootstrap Methods: Another Look at the Jackknife

David A. Dickey and Wayne A. Fuller (1979). Distribution of the Estimator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

C. F. Jeff Wu (1983). On the Convergence Properties of the EM Algorithm

C. F. Jeff Wu (1986). Jackknife, Bootstrap and Other Resampling Methods in Regression Analysis

David L. Donoho and Iain M. Johnstone (1993). Adapting to Unknown Smoothness via Wavelet Shrinkage

Xiao-Li Meng and Donald B Rubin (1993).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via the ECM algorithm: A general framework

D. L. Donoho (1995). De-noising by soft-thresholding

Robert Tibshirani (1996). Regression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via the lasso

Jerome Friedman, Trevor Hastie, and Robert Tibshirani (2000). Addi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a statistical view of boosting (With discussion and a rejoinder by the authors)

Jianqing Fan and Runze Li (2001). Variable selection via nonconcave penalized likelihood and its oracle properties

Jerome H. Friedman (2001). Greedy function approximation: A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Leo Breiman (2001). Statistical Modeling: The Two Cultures (with comments and a rejoinder by the author)

Yoav Benjamini and Daniel Yekutieli (2001). The Control of the False Discovery Rate in Multiple Testing under Dependency

Bradley Efron, Trevor Hastie, Iain Johnstone, and Robert Tibshirani (2004). Least angle regression

Hui Zou and Trevor Hastie (2005). Regularization and variable selection via the elastic net

Emmanuel J. Candes and Terence Tao (2006). Near-Optimal Signal Recovery From Random Projections: Universal Encoding Strategies?

Ming Yuan and Yi Lin (2006). Model selection and estimation in regression with grouped variables

Hui Zou (2006). The Adaptive Lasso and Its Oracle Properties

Peng Zhao and Bin Yu (2006). On Model Selection Consistency of Lasso

Emmanuel Candes and Terence Tao (2007). The Dantzig selector: Statistical estimation when p is much larger than n

Peter J. Bickel, Ya’acov Ritov, and Alexandre B. Tsybakov (2009).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Lasso and Dantzig selector

Cun-Hui Zhang (2010). Nearly unbiased variable selection under minimax concave penalty

Jerome Friedman, Trevor Hastie, and Rob Tibshirani(2010). Regularization Paths for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via Coordinate Descent

三、孩子必读的古书有哪些?

1.《三字经》: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内容简单易懂,是入门读物。

2.《百家姓》: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百姓姓名,也是启蒙读物之一。

3.《弟子规》:儒家经典之一,主要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处世,培养道德修养。

4.《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5.《红楼梦》: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良好的语言艺术,值得一读。

6.《西游记》:中国古典小说之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格林童话》:欧洲民族文化的珍品之一,是一部通俗易懂的童话集合,既有趣味性也有教育性。

8.《安徒生童话》:丹麦文学巨匠安徒生的作品,具有奇特的想象力和寓意深刻的寓言,适合孩子阅读。

四、青年必读的书有哪些?

推荐10本适合青年人读的图书作品:

1、《向自己最想要的青春,一路狂奔》

45个城市的风景,37个触动人心的语句,无数次感动的瞬间,最亲切的豆瓣小红人vivian欧洲行走笔记,写给一样迷茫过、无助过,但也勇敢着、坚持着的你!

2、《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

每一次受伤,都是换来成长的礼物。 这里的道理,像故事一样好听;每一个故事,像聊天一样贴心。

3、《拼的是现在,比的是将来》

残酷的竞争中的生存指南,“产品化生存”法则帮助你摆脱迷茫纠结的现状、逆转人生!

4、《青春不应被浪费》

《趁年轻,折腾吧》实战篇。敢想敢做敢闯荡,袁岳唤醒青年的主动成长,写给只愿青春不悔的你!

5、《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写给充满希望又特别迷茫的年轻人。我们都一样,有很多精神上的困惑:拼命追赶的困惑,遇到挫折的困惑,疲于奔波的我们越来越不快乐。练习把心慢下来,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在浮躁的社会现实里,努力从容地生活!

6、《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

生活有千万种,幸福就是过上你真正想要的那一种,而无论过什么样生活,培养自己自信、智慧、独立、坚强的品质才是最重要!

7、《挺住,意味着一切》

记录了作者对人生、奋斗、成长、职场的思考。在这本书里,涉及了年轻人奋斗期的三个阶段,求生存,求发展,求幸福感。

一方面,作者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在绝望的黑夜里相信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在个人成长,职场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困惑、难题的解决办法。

8、《趁年轻,折腾吧》

为什么有的人刚毕业OFFER就一大堆?为什么有的人毕业几年后年薪几十万,有的人却还在“啃老”?职场需要什么样的人?人际关系该如何处理?要不要去创业……如果你是个年轻人,你正在烦恼很多事,那么《趁年轻,折腾吧》就是你需要的。

9、《30岁前的每一天》

在30岁以前,改变自己,养成好习惯,每天离梦想近一点。在30岁以后,过上你想要的生活,或许你还可以影响别人,改变世界。

10、《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本书的作者meiya跟我们大家一样,“独自在城市中努力的奋斗着”。她把自己这些情况都写下来,涉及到“开始爱好者”,空有梦想,不付诸行动、拖延症、注意力涣散症、负面情绪、缺乏运动,身体亚健康等等,分享有效、有趣的解决方法。她和大家一起,练习“把心慢下来,让行动快起来”。

五、女人必读的书有哪些?

女人必读的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和受欢迎的书籍,供参考:

1.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2.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3.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4. 《小妇人》-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5. 《红字》- 纳撒尼尔·霍桑

6. 《了不起的盖茨比》-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7. 《妈妈的背影》- 朱天文

8.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9.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10. 《活着》- 余华

当然,每个人的阅读喜好和兴趣不同,所以女人必读的书籍也因人而异。建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六、高中必读书有哪些?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高中必读书有《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德米切尔·恩德/著,曾获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13项优秀图书奖,被译作43种语言,全球销量达到2000万册。

七、虚拟现实的开发技术有哪些?

虚拟现实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硬件、软件和内容开发。

硬件方面,主要涉及到头戴式显示器、手柄、追踪装置等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软件方面,主要涉及到虚拟现实引擎的开发和优化,以及开发各种应用程序的工具和框架。

内容开发方面,主要涉及到3D模型、动画、音效、场景设计等方面的制作和优化。各方面的技术相互依存,都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1.医疗保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轻压力、治疗心理障碍等。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研究和手术模拟。建筑和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建筑和设计领域,帮助设计师和建筑师更好地可视化和呈现他们的设计。

2.运动训练和竞技: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提供运动员更加真实的训练和竞技体验,例如模拟各种运动场景和比赛场地。军事和国防: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模拟战争和训练士兵,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战斗。

3.电商VR可以把实体产品的图片转成三维模型,电商企业可以在线上全方位无死角的展示自己产品,而消费者也可以更充分的了解商品信息,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4.旅游行业目前为止的旅游业对VR技术的应用还只是表现在VR全景上面,主要是集中在VR的交互体验和广告、营销推广上面。

九、有哪些必读的投资理财书籍?

哈佛财商课,基金买卖使用全书,巴菲特投资语录等

十、中国必读的优秀书籍有哪些?

我不知道什么算中国必读的书,如果所有的中文原著或翻译的都算,那么我推荐下列一些书:

1、《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阐述了人类的发展历程,从个人到部落到国家,为什么会形成集体,形成集体的推动力如何,等等,算作帮助认识社会本质的通俗读物里的集大成之作。

2、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费先生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鼻祖。在《乡土中国》中,费先生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中国社会的构成,为什么这样构成,与西方社会有何不同。是认识中国社会的入门读物。《江村经济》稍难,更加专业,费先生通过对一个村子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社会最基本单元——乡村的结构、动因等,让读者从这一个小村落,理解中国社会的形态。

3、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这部书是胡适先生的博士论文,胡先生以深厚的中国古代哲学功底,和现代哲学研究功底,结合起来,对中国古代道儒法墨等家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核心挖掘,里面的很多观点发人深省。最重要的是,冯友兰先生等大部头的哲学著作,看起来比较困难,而这本书比较薄。

4、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学术界对黄先生所治的大历史观有不同声音,但不影响《万历十五年》作为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能够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和上层建筑的构成。

5、《红楼梦(石头记)》。对于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不需多言,我只想从另一个侧面推荐这本书。《红楼梦》从最生动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的生活,是最真实的展现。

6、《金瓶梅》。这本书不要发生不好的联想。实际上,《金瓶梅》是最好的,对中国古代(明代,其实不是宋代)县域社会生态的描写,最上层只限于县里的富户,而大量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在中国古代作品里太少、太稀缺。中国古代作品太强调王侯将相、时事英雄,从正史到民间文学,都缺乏对普通人的关怀。而《金瓶梅》是那个对底层普通人描写最好的样本。

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实晚清几大批判小说读起来都有点乏味,都是很多小碎故事组成,故事性也不强。《二》是其中最好读的一本。晚清几大批判小说,都关注了同一个群体,也就是不得志的文人。古代中国的社会主流声音是由文人发出的,但是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苏东坡、龚自珍这样的顶级文人,但实际上构成文人圈子主体的是一些并不太得志的文人,而晚清几大批判小说,把这个群体刻画得淋漓尽致。

8、《白鹿原》。我很不喜欢陈丹青描述的民国,在陈丹青等人嘴里,民国是优雅的,是很有范的。其实呢?民国是《白鹿原》描述的陕西的村子,看看人们过的什么生活?读完这本书,起码能理解,革命先辈们到底怀着对中国怎样的大爱,到底他们在追求什么。

9、《活着》。中国当代文学最高产、质量最高的年代,诞生了大批小说家、诗人,里面有我喜欢的王朔、王小波、海子等一大批人,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但是,最鹤立鸡群的作品是《活着》,甚至余华自己的其他作品,都再也没有达到《活着》高度。甚至,张艺谋拍的电影,也成为张艺谋、葛优最巅峰的作品,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最深刻、最受好评的作品。看完这本书,只有一个想法:好好活着。

10、易中天《艰难的一跃》。易先生通过百家讲坛讲三国的形式为大众所熟知,但其实易先生涉猎极其广泛,从美学、哲学到历史、文化。《艰难的一跃》是易先生的一个偏门之作,美国社会并不算易先生的研究范畴。说到美国社会,很多人可能会推荐林达夫妇的《论美国的民主》,但是多了解之后,会发现该书比较偏僻。而在《艰难的一跃》中,易先生通过大量的详实的资料,通俗的展现了美国费城制宪会议的讨论,让读者看到,美国怎么从五月花号公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又经过独立战争,最后站到了建国的十字路口时,美国的国父们怎么开创性的为现代国家给出了定义,并开创性的为现代国际制订了制度,这些定义和制度的本源是什么,这些定义和制度为什么到了今天仍然有生命力。

11、何帆《九人》。何帆先生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他的兴趣爱好是阅读和翻译美国最高法院的相关著作。我曾经看过何先生的大量博客和书籍,可能这是介绍美国最高法院的国内唯一的文字。我们通过媒体渠道对美国的了解可能限于政治和社会文化。但其实美国制度最重要的是宪法,而守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是美国的最高法院。何老师通过美国最高法院法官的介绍,以及一些典型案例在美国最高法院交锋的分析,让人看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的运转模式,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领悟了法律的运转原则以及法律对社会规范的影响。何老师是专业的法官,文字确有通俗易懂,读起来很精彩,介绍得又很专业、很深入,是最近难得的好作品。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