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茶的历史起源与演变?
一、上元初年(公元760年)
对于白茶来说,上元初年是它的第一次亮相。
《茶经》中只用简单的一句话提到了白茶:“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后经过陈椽教授考证:“永嘉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系中国白茶原产地,白茶山是指有“海上仙都”美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鼎太姥山”。
白茶的出现,为成为六大茶类奠定了基础。
二、大观元年(1107)
大观元年,对于白茶来说是重要的一个纪年。
在这一年,白茶成为了最流行的茶。
宋徽宗是这样说的:“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至此,白茶成为了宋朝皇帝的最爱。
白茶,也渐渐成为了大家所喜爱的茶。
三、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
白毫银针诞生。
这时候的白毫银针与我们现在喝到的白毫银针有所区别。
它是选用福鼎用本地菜茶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
四、咸丰六年(1857年)
在这一年,白茶又有了新的突破,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开始出现在茶农的视线中。
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出现,为白茶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五、光绪十二年(1885年)
与现在最接近的白毫银针诞生。
光绪十二年,福鼎茶人开始改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的壮芽为原料加工“白毫银针”(大白)。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芽壮、毫显、香多的特点被发掘。
用大白茶、大毫茶制作出来的银针外形、品质远远优于“菜茶”,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加工的银针10多倍。
约在1860年用采茶加工的银针逐渐退出白毫银针的历史舞台。
六、1891年
1891年,用大白茶、大毫茶制作的白毫银针开始外销
七、1910年左右
福鼎有白琳工夫红茶出口,白茶常被茶商用于在撒于红茶的表面上装箱出口。
这时候的白茶,身价不如清朝时。
八、1912年-1916年
这几年,白茶的对外销售火热,逐渐打开了海外市场。
但好景不长,受到一战的影响,白茶的销量一落千丈。
直至1934年起白茶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
据福鼎市县志记载,在1937年白茶有少量的出口,“二、五大斗上等白毫银针,木箱封闭民船运输,由福州外运出口”。
九、1922年
1922年,是一个分水岭。
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水吉。
1922年以后,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
十、1946年
一位傅姓的广东茶商,在福鼎试制白牡丹,开始共加工白牡丹约有0.1吨。
次年广东茶商扩大白牡丹的生产,随后茶农也将晾晒的白牡丹茶销售给茶商,此后,白牡丹茶的这个茶名就福鼎各
十一、1962年
到1962年,由于福建白茶外销市场的需要,福鼎开始加工白茶。
十二、1965年
1965年,茶农们为了战胜自然灾害,能够在阴雨天气也制作白茶,大胆地试用加温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取得成功。
至此,白茶的复式萎凋法开始走进茶农家。
二、轮滑鞋演变历史教案
轮滑鞋演变历史教案
轮滑鞋是一种独特的运动鞋,在过去几十年里,它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演变。从最早的原始木制轮滑鞋到现代高科技材料的运动鞋,轮滑鞋的演变历史令人着迷。
轮滑鞋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晚期,当时人们使用木制轮子和皮革鞋来在冬季冰上滑行。然而,这种早期的轮滑鞋非常原始,不仅鞋子本身笨重,而且轮子的操控性能非常有限。
到了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轮滑鞋开始出现改进。人们开始使用金属轮子代替木制轮子,这使得轮滑鞋更加耐用并提升了滑行的平稳性。同时,皮革鞋也逐渐演变成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从而增加了舒适性和灵活性。
进入20世纪,轮滑鞋迎来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1920年代,美国的James Leonard Plimpton发明了四轮可转向的轮滑鞋,这种设计使得滑行更加灵活和可控。四轮可转向的轮滑鞋迅速风靡起来,并成为当时的运动热潮。
随着科技的发展,轮滑鞋也开始采用更先进的材料。20世纪50年代,轮滑鞋的鞋面材料逐渐转向尼龙和合成纤维,使得鞋子更加轻便和透气。同期,轮子也出现了进一步的改进,从橡胶材质转向聚氨酯材质,提供了更好的抓地力和耐磨性。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轮滑运动迎来了巅峰。这一时期,轮滑鞋的设计和技术达到了顶峰。高帮轮滑鞋和低帮轮滑鞋成为了时尚标志,年轻人们热衷于在公园、广场和街头展示他们的轮滑技巧。在这个时期,轮滑鞋的颜色、图案和品牌也变得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轮滑鞋的发展也没有停止。轮滑鞋开始采用更轻、更坚固的材料,提供更好的抗震和保护性能。同时,一些厂商还开始推出带有智能芯片和传感器的轮滑鞋,可以记录运动数据并与手机进行连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体验。
轮滑鞋演变历史教学内容
演变轮滑鞋历史是体育课上一项极具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学习轮滑鞋的演变历史,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科技对产品发展的影响,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人们对运动鞋的需求和追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现不同时期的轮滑鞋样式和设计。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们可以发现各个时期轮滑鞋的特点和变化。例如,他们可以观察到轮滑鞋材料的演变、轮子技术的改进以及舒适性和功能性的提高。
除了了解轮滑鞋本身的演变,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轮滑鞋对运动发展的影响。轮滑运动的兴起与轮滑鞋的改进密不可分,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轮滑鞋的不同设计和技术,思考它们对滑行速度、灵活性和操控性的影响。同时,学生们还可以讨论轮滑鞋对运动者的保护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不同时期的轮滑鞋。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穿着不同材质和设计的轮滑鞋,在操场上进行简单的滑行和转弯。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轮滑鞋的演变和不同设计对滑行的影响。
结语
轮滑鞋的演变历史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人们对运动鞋的不断追求和创新。通过学习轮滑鞋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产品设计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在体育课教学中,轮滑鞋的演变历史也是一项有趣且实践性的内容。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轮滑鞋,学生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差异和变化,并深入思考轮滑鞋对运动发展的影响。
总之,轮滑鞋的演变历史不仅是一段精彩的故事,也是一个教育和启发学生们的好机会。通过将轮滑鞋的演变历史纳入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对产品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语文演变历史教案
今天我们将讨论与语文演变历史相关的教案。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语言工具之一,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许多变化和发展。通过了解语文演变的历史,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
1. 漢字的起源与發展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中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和描写自然物象,将其抽象成符号记录下来。最早的汉字出现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甲骨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并进一步发展为不同的字体和风格,如篆书、隶书、楷书等。
2. 古代汉语的演变
古代汉语是指汉字的早期形式,它具有一些特殊的语法和词汇表达方式。古代汉语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不同的地区和朝代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特点。
其中最重要的是古代文言文,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文言文在古代汉语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一种较为正式和书面化的文体。古代文言文在中国的文化、政治、教育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古代汉语逐渐转变为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语形式,它与古代汉语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同。
3. 现代汉语的变化与规范
现代汉语的演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增加了许多新词和外来词。这些新词使得汉语更加丰富多样,并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现代汉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化工作,如普通话的推广和推广普通话字词规范等。这些规范化工作对于统一汉语的使用、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语文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语文教案在语文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语文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教案。
教案中应包含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课前导入、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课后作业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5. 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多样,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与教学相结合,创造更好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结语
通过了解语文的演变历史,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还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语文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语文教育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线条演变历史教案
线条演变历史教案
欢迎来到本次课程,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线条演变的历史。线条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线条的运用,艺术家能够传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意境。本节课将带您回顾线条演变的历史,深入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古代时期
古代时期的线条运用主要体现在绘画和雕塑中。在埃及艺术中,线条被用于描绘人物形象和各种动物。线条的运用非常简洁而流畅,常常表现出神秘感和宗教神圣的氛围。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中,线条的应用更加注重于人体的结构和比例。希腊雕塑以其优美的曲线和精确的比例而闻名,线条的运用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体的动态和力量。
文艺复兴时期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线条的运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艺术家们开始借助线条的表现力来创造透视效果和三维感。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通过线条的运用在作品中再现了真实的光影效果,使画面具有更强的立体感。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也开始运用线条来塑造肌理和轮廓。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展示了线条如何赋予雕塑真实的质感和雕刻的层次感。
现代艺术时期
现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线条运用的更多可能性。印象派艺术家们采用了分解光线的手法,通过细小的线条和斑驳的笔触来描绘光的变化。同时,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则运用了颠覆传统的线条表现形式,创造出充满张力和冲突的作品。
20世纪的艺术运动中,线条的运用更加多样。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将线条用于表达内心情感和个人经历。而在构成主义和综合主义艺术中,线条被用于构建层次和创造几何形状。
当代艺术
进入当代艺术时代,线条的运用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自由。艺术家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表现方式,线条成为表达个人想法和观点的重要工具。从线条艺术装置到线条的数字化处理,艺术家们将线条演变成了更具创意和个性化的形式。
总结:线条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条的运用在不同时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古代时期的简洁流畅,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和立体感,再到现代和当代艺术中的多样化运用,线条展示了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您对线条演变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灵活运用线条,塑造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五、中班鞋子的演变教案?
讲课目的鞋子的演变,学习要求孩子们掌握鞋子的演变,描写的语言及层次感,用自己的话来描写出鞋子的演变过程,讲课分析,老师把鞋子的演变过程,他的方法方式,中心议题以及相关内容和资料,以卡片的形式分发给孩子,要求孩子进行参考和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运用,以便最后能够完成任务讲课反馈对于写的比较好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绿字的由来与演变历史过程?
绿字是指在电子屏幕上以绿色显示的字体。这种颜色的显示源于早期显示器的技术限制,由于绿色是RGB中最基本的颜色之一,因此较早的单色显示器通常只能显示绿色文字。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显示器已经能够呈现许多不同颜色的字体,但是绿色字体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识别度和易于阅读的颜色,依然在许多场合被广泛使用。此外,由于绿色被视为一种生命、健康与环保的象征,因此在许多环保或健康主题的场合,绿色字体也常常被使用。同时,绿色字体也常常在电子游戏或电影中作为一种令人感到神秘或幽灵般的效果出现。总之,绿色字体在不同的背景和场合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象征意义。
七、图书的演变大班教案?
设计意图:
图书区是幼儿园活动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随着对区域活动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图书区应不只是可以看书、简单获取知识的区域,它应有更深更为广阔的探究价值和辐射空间。每天幼儿都会去图书区看书,无论是加餐后、区域活动时,还是自由活动时和离园时,他们都会主动选择图书区。虽然幼儿看书的兴趣一直很浓厚,但是,图书区的作用确不应仅仅如此。于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班级图书区的实际情况,带着对图书探究的欲望,我们确立了“我和图书交朋友” 的主题活动。力求真正以“图书”为点,进行全面的、辐射式的主题活动。
活动总目标:
1、通过参观,知道图书馆是藏书、借书、看书的地方。并能通过与管理员的现场交流,了解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及具体分工。
2、了解图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图书经历了龟壳刻字、竹子刻字、手抄草书、到今天的印刷术的漫长演变过程。
3、知道书是由封面、目录、正文、封底四部分组成。学习正确的看书方法,懂得爱惜图书。
4、能大胆想象,制作自己的图书,乐于与同伴分享交流。
5、幼儿学习简单的修补方法,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分类整理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6、幼儿有阅读的兴趣,能爱护图书,体验看书的乐趣。
7、初步了解图书的价值,尝试使用货币购买图书,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金额找零。
活动准备:
1、联系图书馆
2、书的演变资料图
3、准备纸张、装订机等工具。
4、幼儿自己准备图书若干,并标记好价格。
活动一
书的世界真奇妙
活动目标:
1、知道图书馆是藏书、借书、看书的地方。图书馆里有书库、阅览室、借书处等,了解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2、幼儿了解书的演变过程及产生过程,知道书是来之不易的。
3、知道图书有封面、封底、目录和正文组成,学习正确的看书姿势,懂得爱惜图书。
4、幼儿学习二级分类的方法,并能根据图书的大小、颜色、厚薄等进行分类记录。
活动准备:联系图书馆、书的演变资料图、图书分类统计表
八、丑角的历史演变?
川剧丑角造型作为中国戏曲的地方戏造型之一,它在继承中华戏曲文化的同时,融合了巴蜀民间文化特点,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造型艺术形式。
从秦汉时期的俳优、唐朝的苍鹘、元杂剧丑角到明清时期川剧丑角造型的形成与发展等,川剧丑角造型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于丑角造型的历史生成状态,本文通过分析川剧丑角造型的文化底蕴,探讨川剧丑角造型中审美规范与独特形制,尝试以现代审美角度去解释丑角造型的本质特征与形式语言对代服饰设计的创新应用与启示,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是概述川剧丑角造型的发展历史,祭祀礼仪的出现、秦汉时期俳优的萌芽、隋唐五代参军戏的苍鹘、宋金杂剧的副净和元明杂剧与南戏融合的丑角形成等,综述川剧丑角造型的发展与衍变,为丑角造型的规范与形式提供基础。
二是分析川剧丑角造型的类型与设计内涵,根据剧目中角色的身份、地位、面貌、角色、性别区分丑角造型的类型,即丑角造型艺术的基本形态。
三是具体分析川剧丑角造型的规范与形式,从“摹仿”、“抒情写意”、“传神”、“虚实相生”四个方面来反映丑角造型的审美规范;并对川剧丑角造型的独特妆面进行分析,反映一个个鲜活有趣的丑角造型与审美文化精神坐标。
四是川剧丑角造型典型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的应用分析,从服饰、妆面的图案与色彩、结构等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体现的形式美感,表现出与人们生活的相关联性,也顺应着现代审美发展的趋势。
九、蜗牛的历史演变?
它的历史演变为:
1600多万年以前始祖蜗牛进化为锥形蜗牛
1亿年前山蜗牛超科进化为始祖蜗牛
1.4亿年前史前蜗牛进化为山蜗牛超科
5亿年前环节动物进化为史前蜗牛
5.14亿年线形动物进化为环节动物
7亿年前真核生物进化为线形动物
8亿年前多细胞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
12亿年前前原生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
15亿年前原核生物进化为前原生生物;
18亿年前光合作用的植物进化为原核生物;
35亿年前微生物进化为光合作用的植物;
36亿年前生物高分子进化为微生物;
十、保险的历史演变?
保险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为:保险源于海上借贷,中世纪,意大利出现冒险借贷,其利息和如今的保费有点类似,但因为利息太高而被废止,1384年,比萨出现世界上第一张保单,现代保险制度由此而诞生。简言之,保险从萌芽的互助形式逐渐发展成为冒险借贷,又从冒险借贷发展成为海上保险合约,再发展到海上保险、火灾保险、人寿保险等,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保险。
1688年,英国建立“寡妇年金制”和 “孤寡保险会”等保险组织,使得人寿保险企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