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head.htm
返回首页

有谁能给几个符合法律但有与道德冲突的判决案例?

240 2024-12-08 17:54 赋能高科

一、有谁能给几个符合法律但有与道德冲突的判决案例?

  你好。

  这个很多的。

  昨天我看到一个案例是这样的,高楼中的1301室在除夕之夜着火,1401的某先生及时发现了火势,并且作为一个素质公民,某先生报火警并且去找物业,由于是除夕之夜,所以消防员暂时赶不过来,物业先派人来灭火,但是无法正面进入1301,于是决定从14楼灭火,但是14楼的住户都不愿意让物业进入他们家里作为灭火通道,这个时候某先生主动要求物业通过他们家来灭火,这时候所有的人都被疏散到了13楼,过了半个小时火势被控制,物业得知消防员快到了,于是陆续从房中撤出,但是某先生发现楼道内水漫金山,往上看发现都是从他家里溢出的,他想上去看,但是被保安拦住,说火势还没有完全扑灭。这时某先生抓住一个物业人员询问他是否关闭了消防龙头,那人说忘记了。10分钟后消防员来了,成功扑灭火势,又10分钟后消防员撤出。这时某先生回家发现自己的木质地板已经完全湿透,室内有20cm的积水,半年之后完全腐烂,家里电器完全不能使用,在梅雨季节满屋子的虫子,平均每平方米有上千条虫子,无法住人,于是将物业告上法庭,但是物业以住户没有证据证明是他们所为,也可能是消防员所为,最终一审判决原告某先生败诉。

  另外一个案例:

  2008年11月19日,福州鼓楼区某小学被一名不符合入学报名条件的新生之家长以返还原物为由告上法庭。

  根据福州市教育局相文件规定,2008年福州市所有适龄入学新生按照所划片区学校入学时必须提供户口本、房产证及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且户口本与房产证所记载的住址必须完全一致。

  2008年8月20日,一位新生家长持户口本及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到鼓楼区一小学为其女儿报名上一年级,学校开具了一张收条给该家长。经过学校工作人员审查,发现该学生家长提交的证件中缺少报名必备的房屋产权证,于是当面告知该家长因证件不齐全不符合入学条件。该家长当即表示要回去开具证明,并于当天上午持两张小区物业证明到学校要求让其女儿报名,并称其家庭住址与户口本上的地址是一致的,学校工作人员当场告诉该学生家长证明不能代替房屋产权证,并当场将两张证明退给家长。8月20日当天晚上,学校工作人员按照该家长提供的家庭住址上门家访核实,发现该家长并不住在其向学校提供的家庭住址(事实上其实际家庭住址是在晋安区,其女儿小学划片也应在晋安区)。学校于8月22日通知该学生家长到学校领回证件,并告知因家庭住址不符合要求无法接受其女儿的入学报名。该学生家长22日到学校领取证件,学校工作人员要求其交回收条,该学生家长称来时匆忙忘记把收条带来,答应过一两天带来,学校老师考虑到学生报名在即需要证件,就答应了家长先把证件退还给家长,收条没有当场收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2008年11月19日,该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把学校告上法庭,要求学校返还原物即返还户口本及儿童预防接种证,其证据是学校的为其开具的证件收条一张。作为被告的学校进行了答辩,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提供了证据。

  本案件经过法院三度开庭,并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2009年4月3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本案还在审理过程当中。

  有问题可以继续联系我。

二、与质量监管法律有关的案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与食品安全监督条例,等等。

三、2020道德与法律冲突的例子?

东川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在为一名叫阮怀莲的产妇做完剖腹产手术后,阮怀莲因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不止。下午1点多,医生向她体内输入了1600毫升悬浮红细胞后,阮怀莲仍出血不止,有临床输血指征。为此,在四处为阮怀莲寻找AB血型的义务献血者无果、电话征得区卫生局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妇产科手术医生卢新华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为阮怀莲义务献血200毫升,令阮怀莲转危为安。

  据东川区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卢新华医生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不仅感动了患者和家属,还感动了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正当医院准备对卢新华医生进行表彰之际,云南省卫生厅法监处认为,东川区人民医院违法采供血,要求医院进行整改,不准表扬卢新华医生,并对医院下发了《处罚预先通知书》和《听证告知书》,决定对医院处以6万元的经济处罚。

四、宪法与法律的冲突,两问?

  第一,如果是矛盾的回答,怎么办?

  ①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③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要被撤消或宣布无效。

  第二,除矛盾之外的其他情形,怎么办?

  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因为宪法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所以出现宪法与法律矛盾之外的其他情形,例如法律对宪法的细化或者扩展,都不得违反宪法的原则和规定。

五、简短的法律案例?

1.法制案例小故事

一天,学生小丽放学以后,正在校门口等她妈妈来接她回家。这时,一名陌生男子骑着自行车到小丽身边,说:“你在等妈妈接你回家是吗?”小丽点点头。那名男子接着说:“你妈妈在单位里正开会,让我接你回家。”小丽听这人说得有板有眼的,没有半点犹豫,就跨上了自行车。但是,当车子骑出去不远,小丽发现不对了——回家可不是这条路!啊!她知道上当了,大声地哭道:“放我下车,我要回家!”喊声惊动了行人。行人围拢过来,问明了情况,将骑车人扭送到派出所。原来,此人是专门拐卖儿童的罪犯。

【反思】:

现在社会上有骗子、坏人。他们抓住小学生年纪小、单纯、易于上当的特点,用一点小恩小惠或叫你干坏事或骑到外地拐卖你,或骗到幽静的地方侮辱你,或作为人质敲诈钱财,这样,小朋友的身心受到伤害,还危及生命,给家长带来痛苦伤心,使学校老师担心。

我们学生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遇事动脑不上当受骗,不要让坏人得逞。对来路不明的陌生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听信花言巧语,不轻易行动。遇事可请老师、家长帮忙。我们在外面是随时可能遇到坏人,在家时也不能放松警惕,遇到陌生人多长个心眼,不要上当受骗,因为坏人是无孔不入的。

六、与法律知识有关的案例,写3篇案例分析?

---网上资料:

辛普森涉嫌杀人案 ——程序公正与世纪审判——

橄榄球超级明星Orenthal James Simpson涉嫌杀人案,震惊全美,堪称20世纪美国社会中最具争议的世纪大案之一。不少人认为,Simpson腰缠万贯,不惜花费重金,聘请了号称天下无敌的“dream team”(梦幻律师队)为自己开脱罪名。

 然而,事过多年之后,根据已公布的Simpson案档案和涉案当事人的回忆,人们惊奇地发现,Los Angeles警方在调查案情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正当程序,出现了一系列严重失误。致使Simpson的律师团能够以比较充足的证据向陪审团证明,Simpson未必就是杀人元凶,很有可能有人伪造罪证,用栽赃手法嫁祸Simpson。

七、公共停车空间的冲突与治理案例分析?

因为车多停车空间少,导致车辆乱停乱放挤占道路影响市容和市民出行。建议建设地下停车场,机关单位单位停车场开放,合理规划停车空间。

八、人际冲突的案例分析?

人际冲体的案例分析大多都是。因为某件事情的一志不同。而发生的冲突的案例。这种事情也是很多的。尤其是在。一些国家的,这样的案例是经常出现的,比如说白人。打死黑人。最后导致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这种事情。都反映出了一种。典型的案例冲突。

九、人工智能伤人的法律案例

人工智能伤人的法律案例

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挑战。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法律案例也开始涉及到人工智能伤人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伤人的法律案例,以及背后的法律与道德考量。

案例一:自动驾驶车辆导致伤亡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一些事故案例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担忧。在某次自动驾驶汽车事故中,一名行人因车辆无法识别其身份而遭受伤害,引发了法律纠纷。法律如何定性这种行为?谁来承担责任?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

案例二:医疗诊断机器人误判

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在逐渐普及,尤其在医学影像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医疗诊断机器人误判病情导致患者误诊或错过治疗的案例时有发生。当人工智能医疗设备的判断与医生不符时,法律应如何解决相关纠纷?如何平衡人工智能技术和医疗保障两者之间的关系?

案例三:智能家居设备导致人身损害

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在某个案例中,智能家居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火灾并造成人身伤害,引发了法律诉讼。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应如何主张权益?厂家是否应承担责任?法律面对智能家居设备伤人问题,又将做出怎样的判决?

法律和伦理考量

在处理人工智能伤人案例时,法律和伦理道德是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独立的法律责任。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技术实体,是否有能力拥有法律主体身份?其次,法律应如何划定人工智能技术在伤人事件中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对于人工智能伤人事件的赔偿标准和方式也需要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在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责任界定上,也涉及到伦理层面的考量,如何平衡科技进步与个体权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结语

人工智能伤人的案例是一个新兴领域,需要法律与伦理伦理道德共同思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法律监管和规范也需不断完善,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希望未来能够在人工智能与法律伦理的交叉领域找到更好的平衡点,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保障个体权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十、刑事法律冲突与民事法律冲突有何不同?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刑事纠纷是指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由于利益、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并 通过犯罪这一特殊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协调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具体如下:

一、依据的法律不同,处理民事纠纷依据民事法律,如民法通则、婚姻法、侵权责任法、合同法、物权法,民事诉讼法等等,处理刑事纠纷依据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等。

二、民事纠纷的当事人都是平等的主体,刑事纠纷的当事人,在公诉案件中,是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诉权,在自诉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