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川消融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一、短时期的影响:①河流水量迅速增加;②增加土壤湿润度,改善农业条件;③局部区域降水增加。
二、长时期的影响:①冰川面积缩小,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②随着冰川萎缩,大气中水汽补充减少导致降水减少,气候变干;③河流断流,河川径流丰枯变化明显;④自然灾害加剧;⑤在枯水季节或年份将可能出现区域性缺水现象,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⑥影响物种栖息地、数量、物候和繁殖力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大数据对会计的不利影响?
会计信息化是新时代会计实务和信息化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会计现代化进程的巨大进步。会计信息化对于增强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企业管理者能够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20多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经历了由出现到飞速发展的飞速变化,但我国会计信息化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等待着未来人们去解决。
三、火山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1.不利影响:火山爆发后产生浓密的火山灰尘幕,影响了大气透明度,对于太阳的直接辐射有减弱的作用,在几个月到一年内直接辐射可减少10%~20%,而使散射辐射增加15%左右,这样在火山频繁爆发后,各纬度带上气温下降,愈到高纬度降温趋势愈明显。
2.有利影响:温室气体增多可以令农作物获得更多的co2,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火山喷出的熔岩会将附件的农作物烧死。留下的火山灰是很肥沃的营养料,对农作物生长很有利。
四、澳大利亚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不适于发展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因为这些地区降水较为丰富。
澳大利亚在地理上有一个世界之最:她是世界上最小的陆地。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面积居世界第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约相当于五分之四个中国。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海岸线长达37000公里。
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岖的多石地带、浩瀚的沙漠和葱郁的平顶山峦,东部有连绵的高原,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长的两条河流。这两个河流系统形成墨累-达令盆地,面积约1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陆总面积的14%。艾尔湖是靠近大陆中心一个极大的盐湖,面积超过9000平方公里,但经常长期呈干涸状态。
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国土,约70%,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它们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20%。由于降雨量很小,大陆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实际上被沙漠覆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洼地及西部高原均为气候干燥的沙漠,能作畜牧及耕种的土地只有26万平方公里。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适于居住与耕种。这里丘陵起伏,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个沿海地带形成一条环绕大陆的“绿带”,正是这条“绿带”养育了这个国家。然而,澳大利亚内陆贫瘠干旱地带却蕴藏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铁矿储量占世界第二位,各种矿产为澳大利亚带来大量的财富。
澳大利亚的平均年降雨量为465毫米,每年雨量的变化幅度很大,分布很不均匀。最干旱的地区是艾尔湖流域盆地,平均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最湿润的地方是东北热带地区和塔斯曼尼亚州西南地带。澳大利亚的沿海水量充足、土地肥沃,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沿海一带。澳大利亚人各地的气候很不相同。大陆北部地区是湿润的热带气候,东部中央地区和西部沿海有温暖而不太炎热的气候,而大陆南海岸和塔斯曼尼亚州则较凉爽。整体而言,澳大利亚各地都有温暖的夏季和不太冷的冬季。在澳大利亚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东北部内陆的克隆卡里,1889年克隆卡里的气温曾高达摄氏53度;而最寒冷的地方是夏洛特隘口,1994年,科西阿科斯山附近的雪野中气温最低纪录为摄氏零下23度。
澳大利亚气候比欧洲或美洲温和,尤其是北部,气候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相近。在昆士兰州、北领地及西澳大利亚州,一月份(仲夏)的温度白天平均为摄氏二十九度,夜间为摄氏二十度;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气温分别约为摄氏二十二度及摄氏十度。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塔斯曼尼亚州及南澳大利亚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气温约摄氏二十六度,夜间为摄氏十六度,而七月份则分别为摄氏十五度及摄氏七度。
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及海外领土组成。它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约3.67万公里。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占大洋洲的绝大部分,虽四面环水,沙漠和半沙漠却占全国面积的35%。全国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个地区。全国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个地区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拨2230米,最长河流墨尔本河长3490里。中部的埃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2米。在东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北部属热带,大部分属温带。年平均气温北部27℃,南部14℃,内陆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部山区500—1200毫米。
澳大利亚的气候成半环状分布 ,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地中海气候,最东南角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
五、东亚和南亚季风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主要与季风强弱有关:夏季风较强的年份,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较弱的年份,带来水汽较少,能形成的降水不多,容易在用水紧张的地区(如华北平原)引发旱灾。
对农业来说,最理想的就是降水与光照结合得恰到好处。东亚地区,夏季一般光照充足,降水的多寡就直接影响的作物的生长。
六、季风变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
1.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差异大,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打击。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2.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3.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还极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七、云贵高原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自然特征:云贵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间多山间盆地,有典型的喀斯特风貌,因红壤分布,因其土壤中石灰岩广布,且崎岖的喀斯特地形,所以对种植业生产不利;但高原中间多山间盆地,且盆地土壤肥沃,地面平坦,且拥有许多断层湖,所以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八、寒潮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和有利影响?
寒潮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寒潮带来霜冻时,温度会降到0℃以下,使细胞里的水分不断向外渗透,引起细胞脱水,造成植株部分枯萎或完全死亡。
2、寒潮会早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动物的免疫能力急剧下降造成疫病流行。
3、因温度下降,大雪封路,造成动物觅食变得困难;导致动物大批量的连续死亡。
4、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寒潮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1、降雪对越冬农作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来年积雪融化成为宝贵的水资源缓解春旱。2、寒潮低温能够把一些病虫害冻死,农作物来年病虫害减轻,牲畜传染病减少。3、降水量较大,水源充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九、说明泰国气候、地形对发展农业的不利影响?
气候:(1)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多旱涝灾害,对水稻生长不利;(2)由于泰国纬度较低,多台风,也会加剧洪涝灾害;(3)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低纬度的泰国来说,降水的变率增大,会导致农业减产。
地形:泰国地形复杂,其特征是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按地形来划分,可将泰国分为四个区域:肥沃广袤的中部平原,山峦起伏的东北部高原,丛林密布的北部山区,风光迷人的南部半岛。泰国降水最充沛的是处于迎风坡面的沿海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水汽大量的进入,并且在北面有高山阻挡,水汽主要在迎风坡成云致雨,造成大量的雨水无法迅速流走,引发洪水。泰国的农作多在湄南河平原,地势低洼,雨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十、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1)黄土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特别适合挖窑洞居住,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2)高原地形水土流失严重,但适合林业的发展,有利于水土保持,特别是经济林业的发展如苹果的种植。(3)光照条件好,有利于发展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不利影响:(1)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土壤肥力越来越弱。
(2)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极大不便,影响人们的出行。
(3)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