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五大基本元素?
在课程整合的众多因素中,关键的应该是课程内容、资源、环境、教师、学生五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是核心,资源和环境是条件,教师和学生关键,学生是主体。这五个要素的整合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或者称为三个子过程。
首先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及其目标,做好有用素材及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其次是资源与信息技术环境的整合;最后是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资源环境、教师、学生要素的整合,即教与学过程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2.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们的瓶颈。信息技术到底能够帮助教师干什么?教师自己应该负有什么教学责任?到底如何整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一般的观点是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备课,可提高备课质量和节约备课的时间。其次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上,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那些信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支持现代学习和教学的使命,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对。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所谓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理事会,1997)。我们认为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信息应用的实践力。按照课题和目的应用适当的信息手段,主要包括积极独立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和创造必要的信息,按照对方的具体情况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背景?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 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
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鼓励什么评价?
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整合,鼓励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教学中普及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达到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途径?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国家要实现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必须先行。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多在电脑上查阅相关资料,使教学越来越有实效性。
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班班通”和优质资源“人人通”的推进,课堂教学从重视技术应用逐渐过度到与学科深度融合。
想要上好信息技术融合课,有四个关键点:
首先:改变理念。“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教师中心的授课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要转向以生为本逐步抵达学生中心。采用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真正的强调学生主体,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坚持学新技术。信息技术应用每天都在变化,不断有新技术、新设备出现,坚持学习,不断更新技能,多观课。取长补短,更好的开展融合课教学。
再次:坚持常态化使用。做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保有积极探索实践专研的劲头,不做面子工程,把信息技术沉入每一节常态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再不断的优化形成模式。
最后:加强教学反思。“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如果不善于反思,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信息技术融合之路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坚信我们都在实践中从量变到质变,最后“玩转”课堂。
七、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有哪些?
教学常用的技术工具有:1.课件制作软件,譬如PowerPoint 2.微课制作,最简单的方式是PowerPoint录制微课,制作时可以添加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然后将制作好的PPT“另存为”视频文件即可以直接播放。3.微场景设计制作(H5)用它来进行班级各种活动宣传时,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顺便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设计、创意等能力。常见的有:iH5,能够设计制作出PPT、应用原型、数字贺卡、相册、简历、邀请函、广告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内容
八、如何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
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进行融合,有下面几个方向:
1、应该从体育学科教学的本位出发,思考教学观念的全面整合;
2、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要素出发,体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
3、应该从将静态的知识与复杂的技能转化成动态的利于实践的媒体信息和感官表象,突出教学内容的深层整合;
4、应该从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信息媒体”相互作用的互动系统的观念出发,形成四者交融与互依关系的充分整合;
5、应该从教学内容的开发与生成思路出发,探索体育学科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九、如何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制定针对不同年级和科目的信息技术应用计划。制定计划可以保证信息技术应用有条不紊地融入教学,同时充分考虑到年级、科目等差异性。
2. 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老师可以利用PPT、视频、音频等方式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并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鼓励个性化学习。老师可以利用电子课本、教育软件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己喜欢的时候、自己喜欢的地方自主进行个性化学习。
4. 建立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建立线上教室、直播课程等方式,让家长和学生随时随地了解课程内容,及时反馈意见和反馈性能。
5. 提高老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专业的培训或者课程研究,老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好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以上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当然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学校和科目。
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技巧?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