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pon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最小单位?
GPON中业务的最小承载单位(D)
A.ONU
B.T-cont
C.IFpon
D.GEMPORT
二、数据在网络中是怎么传输的?
比如你用QQ发送文本信息“你好”给对方。
发送过程:
1、QQ先把“你好”转换成ASCII码,并且生成一个报文,此时报文为:(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
2、QQ是应用层软件,,理论上应用层应该把报文交给它的下一层,表示层。此时报文变为(表示层报文头)+(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
不过,我觉得QQ应该是直接把报文交给了传输层的UDP协议,此时报文变为(UDP报文头)+(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此时还要建立UDP连接,不赘述。
3、然后UDP协议把报文交给网络层的IP协议,报文变为(IP报文头)+(UDP报文头)+(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
4、然后,IP协议把报文交给链路层协议的以太协议,报文变为(以太报文头)+(IP报文头)+(UDP报文头)+(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
5、然后,以太报文被送到网卡上,此时报文被分割为好几个帧,以0101的形式通过物理层发送到网络上。
6、然后,是交换机收到这些帧,把这些帧还原成以太报文,交换机根据以太报文头里的MAC地址查找自己的MAC地址表,找到出接口,把报文从出接口发送出去(把报文送到网关设备上)。发送的时候报文又被分割成多个帧,通过物理层发送出去。
7、网关收到报文后,根据IP报文头里的IP地址,查找自己的路由表和FIB表,找到下一跳地址,然后把报文送到下一跳,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找到对方的网关。
8、对方的网关再把这个报文发送到对方的电脑上。
9、对方电脑收到报文后依次剥掉以太报文头、IP报文头、UDP报文头,然后发现应用层协议是QQ,于是把这个报文交给QQ软件处理,QQ再把ASCII码还原成“你好”,显示在对话框里。
以上就是大概的过程了。
三、EDI网络传输的数据?
电子数据交换(edi)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之间,通过计算机和公共信息网络,以电子化的方式传递商业文件的过程。
edi就是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和客户等在其各自的应用系统之间利用edi技术,通过公共edi网络,自动交换和处理商业单证的过程。
直接edi和间接edi的特点
1、edi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
5、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
四、网络是如何传输数据的?
网络传输数据的过程如下:
1. 数据分割:当发送方要发送数据时,数据会被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有一个序列号,以便在接收端可以按正确的顺序重新组装。
2. 路由选择:数据包离开发送方的计算机后,需要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进行传输。路由选择是通过路由协议来决定数据包应该采取的最佳路径,以便到达目标地址。
3. 建立连接:发送方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中,并通过网络找到接收方。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网络协议建立的。
4. 数据传输:数据包会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地址。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各个路由器,每个路由器根据其路由表将数据包传输到下一个正确的目标。
5. 数据重组:一旦数据包到达目标地址,接收方的计算机会将收到的数据包按照序列号重新组装成原始数据。
6. 数据确认:接收方会向发送方发送一个确认消息,表示已经成功接收到数据。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消息,它会重新发送数据包。
7. 关闭连接:一旦所有数据都成功传输并确认,发送方和接收方都会关闭连接,完成数据传输过程。
总的来说,网络通过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并通过路由选择和建立连接等步骤,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这种数据传输的方式使得网络能够高效地传输大量数据。
五、ip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依据是?
IP地址是IP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依据。
IP网络是由通过路由设备互连起来的IP子网构成的,这些路由设备负责在IP子网间寻找路由,并将IP分组转发到下一个IP子网。
IP地址是IP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依据。它标识了IP网络中的一个连接,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IP地址。IP分组中的IP地址在网络传输中是保持不变的。
六、网络层传输数据的单位是?
网络层的数据单位是“数据包”。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主要内容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路由选择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协议、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及网际互连原理与实现。
网络层主要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为了向传输层提供服务,则网络层必须要使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而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负责解决两个直接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但并不负责解决数据经过通信子网中多个转接节点时的通信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让源端的数据能够以最佳路径透明地通过通信子网中的多个转接节点到达目的端,使得传输层不必关心网络的拓扑构型以及所使用的通信介质和交换技术。
网络层的数据单位是“数据包”。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
包(Packet):在包交换网络里,单个消息被划分为多个数据块,这些数据块称为包,它包含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这些包然后沿着不同的路径在一个或多个网络中传输,并且在目的地重新组合。
七、zigbee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可分为哪几类?
Zigbee网络中传输的数理可分为:广播、单播和组播三类。
广播描述的是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可以收到。
单播描述的是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包的收发过程。
组播描述的是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只有和该节点属于同一组的节点才能收到该数据包。
八、数据包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
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是以数据帧的形式传输的,数据帧由帧头+IP头+TCP/UDP头+数据+帧校验组成;在每一个路由器上帧头与帧校验都会变化以适应不同的链路,其他内容基本不变;所有数据都是以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的,根据各个链路类型在不同的物理链路上编码传输。
九、ip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
于包交换网络里面,单个消息遭细分为多个数据块,这些数据块称作包,它包括发送者与接收者的地址信息。这些包然之后沿著有所不同的路径于一个或是多个网络之中传送,并于目的地重新组合。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模型是改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表述的标准,它表述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于其中的每一层表述了对于有所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OSI模型有7层,1到7层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会话层、指出层、运用层。OSI模型于逻辑之上可分成两个部分:低层的1到3层重视的是早期数据的传输;高层的4至7层重视的是网络之下的应用程序。
十、太空没有网络怎么传输数据?
太空没有网络如何传输数据,以中国天问一号传回的照片说明。
天问一号为火星首次拍照后,将图像信息存储为数字信息并压缩,编码后调制在高频微波信号上发送,深空站接收该信号并解调图像信息,以16进制码和数据帧的形式,从佳木斯发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合成。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由于行星际的数据传输“道路狭窄”,传输一副高质量图像往往需要大量数据帧,传输时长有时超过10分钟。由于传输过程中环境复杂,也可能出现误码或数据丢失,图片恢复以后可能出现坏点。为避免这些情况,科学家们也采用编译码和纠错的方式,确保图像的正确传输。
深空测控站:
位于黑龙江佳木斯的66米深空测控站功不可没。它有一副直径66米的天线,形似大锅盖,是一个作用距离极远的“遥控器”,可以利用10kW功放将地面的指令发送到遥远的距离,实现对日定向、探测器变轨、姿态调整、发动机点火等动作,确保探测器沿正确的轨道飞行以及巡视器最终顺利软着陆。
同时,它又是一个行星际距离的“听诊器”,具有高灵敏度的接收能力。它时刻调整角度,负责在外太空噪声中寻找、捕获探测器信号,建立起探测器到地球之间的通信链路,获得探测器供电、温度、开关等工作状态及载荷参数和科学试验数据。
在探测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大天线”就能腾出一些空档,接收图片等数传信息。